第07版:教改风采
2023年05月15日 星期一
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
展现时代风貌 探索舞蹈创作新路径
崔梦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舞蹈这一艺术形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创新。舞蹈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艺术性,更具有反映社会发展变化和人民群众精神面貌的作用,有着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历史底蕴。近年来,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不断探索舞蹈创作实践,在教学中充分展现舞蹈艺术的创新精神和丰富内涵,为高校舞蹈专业教学创新提供了有益参考。

    体现新时代舞蹈创作特色

    新时代的舞蹈创作不仅在形式和主题上更为丰富,在内涵上也深入挖掘和呈现了人民的内心情感世界。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开展的舞蹈创作结合新时代特征,在形式上着力体现多样性和创新性,在编排中注重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精神、文化融合等方面内容,充分发挥出舞蹈的独特艺术魅力。同时,学院开展的舞蹈创作强调主题性,注重通过舞蹈艺术表现主题和人物形象,强调群众的表现力和民族精神的传承,以贴近时代的风格、富于创造力的表现和丰富多元的内涵,成为新时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有独特意义的表现形式。

    从现实生活中挖掘主旋律

    主旋律作品体现着真善美的价值观,学院注重引导师生从现实生活中挖掘主旋律元素,以此为根基开展舞蹈艺术创作。学院通过劳动模范、优秀干部、先进工作者等群体事迹,歌颂爱国主义情怀、奋斗精神和拼搏精神。以现实为基础加以艺术化的表达,确定舞蹈创作的表现主题,是体现新时代舞蹈创作的重要方式。学院荣获第十二届中国舞蹈当代舞“荷花奖”的原创舞蹈《远山不远》,以乡村支教为题材,讲述志愿者夫妇支援乡村教育的感人事迹,用舞蹈展现不屈不挠的精神。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通过艺术创造,将这一事迹“符号化”,在多变的舞姿与跌宕的情节中引发张力,具象化“爱”的精神品质,深刻诠释了“远”的精神内涵。

    通过舞蹈创作树立正面形象

    情感表达是舞蹈创作与艺术呈现效果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舞者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观众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的性格、情感和意图。学院鼓励师生创作生动感人的舞蹈作品,通过充分表现主人公的情感和形象,让观众真正感受到舞蹈作品所传递的红色精神和力量。在舞蹈编排中,专业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舞蹈动作语汇、情节设计、动作的速度和节奏等表现主人公的情感和性格。例如学院原创作品《十八勇士》以强渡大渡河的革命烈士为原型,在舞蹈中艺术化地表现“渡江”“冒着枪林弹雨”等情节,舞蹈演员以坚毅的神情、壮美的舞姿,在紧张、悲壮的音乐映衬下,呈现出生动鲜明的英烈形象,表现出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将日常教学与创作深度结合

    在教学实践中,学院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舞蹈水平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将日常舞蹈教学和当代舞蹈创作相结合。在日常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入对现实题材的立意分析引导,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分析经典题材,并引导学生进行舞蹈语汇的创造,以增强学生对现实题材的了解和体验。与此同时,学院注重加强与现实题材相关的知识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带领学生学习红色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表现舞蹈作品。在舞蹈创作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尝试不同的创作方式和表现形式,大胆发挥创意,通过创作更好地理解舞蹈教学,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在诠释作品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用舞蹈展现主人公形象,尤其注重通过舞蹈动作表现主人公所代表的精神特质和力量。

    传统现代融合提升舞蹈艺术效果

    随着文化交流与融合更加普遍,如何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提升舞蹈艺术效果,展现社会发展新面貌,成为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关注的课题。学院积极开展教研工作,着力创作既有传统元素又富有时代感的舞蹈作品。舞蹈编创技术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现代舞蹈编创技术融入传统舞蹈风格,可以创作出极具现代感的舞蹈作品。学院原创舞蹈《走祥云》将羌族传统舞蹈的律动与现代舞蹈创作手法相结合,给观众带来从宁静到活泼、再到激昂热烈的情感变化。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鼓点、高亢嘹亮的歌声,舞蹈演员们用饱满的热情、极富张力的肢体语言,演绎出新时代羌族人民的和谐幸福生活,打造了一部典型的传统与现代融合的优秀作品。

    在未来的育人实践中,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将从选材、立意、人物塑造、动作发展等多方面入手,寻找合适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不断探索更佳的艺术效果,为中国舞蹈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崔梦璇)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