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职教 新征程(江苏篇)
自2019年以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贯彻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等文件精神,发挥专业优势,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以强化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服务的深度融合为目标,用信息化建设助推育人质量、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
发挥专业优势,打造“智慧南信”信息化特色模式
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否满足师生对于信息服务效率和质量的要求?各类信息化服务是否以“服务化视角”满足师生的自助式、移动化和智能化要求?各类校园数据是否形成“统一标准、一数一源”的教育数据治理模式,充分发挥校园大数据潜在价值?校园信息化建设是否形成技术与管理高度协同,以信息化创新驱动职业院校转型发展的格局?面对这些问题,学校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和积极探索。在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大平台、微服务、慧治理、助育人”的特色:夯实基础,完成了校园信息化基础平台群优化;服务为先,建成了以“微服务”为特色的“马上办”综合服务平台;数据治校,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多个场景实现了基于数据的管理决策优化;助推育人,用信息化辅助专业全流程建设和全环节质量改进。2022年6月,学校先后入选教育部门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单位”和“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省级试点学校,以此为契机,全校进一步开展信息化应用建设,成为全国7所首批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智慧大脑数据全面对接的高职院校之一。
数据为源,全面推进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
1.健全体制机制,落实智慧校园建设规划
“双高计划”实施以来,学校顺应“互联网+”教育新需求,按照“育人为本、统一规划、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数据治校”的建设思路,构建了“一站一厅五平台两中心”的智慧校园总体应用架构。
学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和校长为双组长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研究出台了《“智慧南信”建设行动计划(2019—2022)》,并于2021年修订为《“智慧南信”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3)》,明确了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确定了智慧校园基础设施体系、智慧校园门户、网上办事大厅、“慧学南信”应用平台、“平安南信”应用平台、“绿色南信”应用平台、“和谐南信”应用平台、“数据南信”统一开放平台等建设任务。根据建设任务的实际需求,学校相关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共同组成了建设工作组,负责建设工作的具体实施和推进。
2.夯实基础,扎实开展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数据中心机房采用“微模块”构架进行建设,实现核心业务机房和托管业务机房各自独立分布式管理,机房内部动力环控系统采用近端制冷技术,在维持设备正常工作温湿度基础上大幅降低耗能,配备有完整的近端移动设备和远程桌面数据机房监控管理平台,保证技术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理运行风险事件。利用超融合平台承载校内各项业务实现数据系统的独立运行及多副本备份,保证了系统的易接入性和易扩充性,具有完善的模块状况监控与业务报警功能。通过与运营商合作,在全校范围内完成了5G专网的部署工作,大幅提升了校内互联数据的传输速度和支持的接入用户数量。
学校数据中心机房占地面积230平方米,分为两个模块化机房,可容纳标准服务器机架32台,分别承担校内核心业务和合作第三方托管系统,配有环境监控、模块化UPS电源等应急运行保障系统。超融合平台承载包括“马上办”服务大厅等225个校内核心业务及合作第三方托管系统,当前共有CPU计算资源843.64GHz,可分配内存总量6TB,存储空间205TB。结合5G技术,学校已经完成校园内部无线网络全覆盖,实现GPON光网接入、Wi-Fi 6无线接入和IPv4/IPv6“双栈”接入。全校范围部署无线接入设备(AP)2800台,其中教学区部署的高密度AP支持并发数大于100,校内骨干网带宽40Gbps。同时学校与中国电信合作,共建5G应用示范基地。
3.服务为先,着力加强一体化服务平台建设
学校着力实施全校范围内的“一网通办”建设,利用“微服务”构架建设“马上办”服务大厅,通过由学校主导制定业务系统的接入方法、数据交换方式和服务建设流程,实现了全校自建、外部采购系统在服务大厅的一站式接入,采用流程引擎替代烦琐的代码编写,通过可视化流程定制,实现不需专业技术基础的服务快速定制及投入使用。学校对校内使用中的系统进行整合,在门户、认证等公共平台建设基础上,建成“马上办”服务大厅,完成办公、教务、人事、学工、科研等核心业务系统的“服务化改造”。
当前“马上办”服务大厅集成各项业务系统入口34个,上线325项服务流程。从课表查询、教务管理到各类审批、报修流程,均可通过“马上办”服务平台进行对应操作、服务申请及进度追踪,实现“一网通办”,面向教师的事务流程平均办理时间从2天缩短至3小时左右。开发和启用基于移动端的办事大厅,与桌面端“马上办”服务大厅数据共通,极大方便了师生校园生活。
4.多“源”汇聚,推动数据治理与数据治校
学校将“数据治校”作为促进信息化与教学、服务深度融合和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抓手,设计“基础大数据、应用大数据、主题大数据”三层建设构架,制定数据标准,构筑业务体系和数据技术体系的联系渠道,优化基础数据存储形式,形成数据资产,促进数据基础整合;在数据中台对存储的业务数据基于应用领域进行分类,针对业务痛点开发各类数据应用,为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平台;利用中台构架低耦合性特点,有效应对应用场景的变化及增减情况,持续扩充对外数据服务,发挥数据价值;针对学校综合治理、“双高”建设、专业建设、校园安全等领域分别建立对应的主题数据画像,形成对学校各项决策的数据支撑,逐步探索出一条自主化数据与信息化智能治校的新路径。
学校数据中心维护的全量数据已集成入库24个业务系统的原始数据,并建立对应基础大数据,共计建立核心数据表1313张,数据总量超过3.2亿条。学校在此基础上开展各类数据共享服务,现已覆盖31个校内业务系统,对接数据推送业务60余类,下辖ETL任务1800多项,对校内及校外第三方开放数据接口460个。数据的统一管理与分发,为了解学校运行状态、做出管理决策提供了基本依据和判断支撑。
基于各系统汇总的涉及教学、学工、科研等多类基础大数据,学校完成“双高”建设指标追踪、关键项目预算执行、疫情防控、迎新大数据等在内的20多项专项数据应用的开发与应用工作,同时开展专业、学生、教师等10类主题数据画像建设。借助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职业院校数据中台对接工作,启动“南信智慧大脑”建设,对数据进行横向、纵向扩展,形成维度更全、粒度更细的综合数据门户,可实时反馈学校总体运行及教育教学、党建思政等7个维度的关键运行数据,助力学校进一步实施数据治校。学校出台《信息化数据资源管理办法》,明确数据管理责任划分、数据使用流程等数据流通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实现了强化校内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质量控制,推动其科学配置和有效利用,发挥数据资源在学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5.助推育人,促进专业建设范式改革
学校聚焦专业建设质量管理,紧扣八大关键质量环节,建立逐层细化、逐层支撑、一以贯之的人才培养目标链和标准链,再造建设流程,完善运行机制,构建质量闭环,实现教学的常态化持续改进。配套此项改革,学校自主开发了“OBE专业建设管理系统”,打造专业建设全流程管理支撑平台,固化和保障各项机制、流程和规范的执行。
围绕“流程固化,落实专业建设质量目标”“四重循环,保障专业建设质量诊改”“决策辅助,促进专业建设质量提升”三大建设方向,学校对专业建设流程进行了系统性重构,强化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过程性监控和教学的及时改进,在“OBE专业建设管理系统”中利用“学习成果预设”“人培方案管理”“课程大纲维护”“课程教学实施”“课程成绩管理”和“课程研讨总结”六大模块,实现多方协同管理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过程实施与改进、教学成果评价等全体系教学过程的线上数字化运行;以单元教学目标、学期课程目标、专业毕业要求、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为依据,建立对四个阶段质量达成的定期评价机制,形成质量闭环,同时通过质量评价分析存在的不足,及时反馈到目标改进和行为改进中,实现四个层面的质量持续改进;设计“学业画像”“课程画像”“专业画像”三大应用数据画像,通过数据的多维度分析和可视化呈现,清晰展现学生学业、课程教学和专业质量的发展状况,借助数据分析模型,逐步实现辅助决策的作用。该系统实现了专业建设过程全面线上化、数据化和逻辑支撑,用信息技术提升专业质量,有效促进了全校专业的建设范式改革工作。
6.安全为基,坚决落实网络安全保障
学校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将信息化建设与网络安全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学校落实等级保护2.0的相关要求,构建完备的网络安全技术防护体系,在配备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Web应用防火墙、堡垒机和漏洞扫描系统等基础上,部署异地备份系统,实现重要数据异地实时备份;部署态势感知大数据平台,加强网络安全实时监测,做到系统可防可控。学校制定《网络安全管理办法》等制度,开展面向全体师生的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培训,提高个人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
协力并进,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形成“大平台、微服务、慧治理、助育人”的鲜明特色。“马上办”服务大厅近三年年均响应服务流程申请550万次;目前已有超过80%的部门和教学分院利用各类平台进行决策和判断,就业、专业建设、预算执行、“双高”建设管理等大数据应用在各类校园应用场景中起到关键作用;在数据感知与汇聚的支撑下,“平安南信”“绿色南信”等主题数据应用正在优化建设,为智能决策与治理打下坚实基础。
学校获评“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国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信息化建设案例先后入选《2021年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集》、“2021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成果案例”和《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1)》。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王丹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