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依托国家骨干院校建设项目、国家“双高”建设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改重大项目等,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对养老产业人才的要求,打造国内领航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群,以“标准引领、数字赋能、智慧提升”为育人理念,坚持以适应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发展需求的康养人才培养为主线,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改革,着力培养高素质、高适应、高技能的智慧康养人才。
强化高标准,引领康养人才培养新风向
作为有着近40年社会工作专业办学根基的高职学院,如何适应新业态,对接需求、提档升级、引领发展?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高标准创新体制机制,联动政校行企,搭建立体协同交叉平台,构建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实训条件、顶岗实习“四位一体”的标准链,全线打通新时期智慧康养人才培养的“任督二脉”。
开发引领行业发展标准体系。主持完成《民政管理专业》等全国专业教学和行业标准4项、《城市管理网格员》等省部级职业标准7项,被全国100多所高职院校参考借鉴。将用人标准与育人标准有效对接,构建“厚德人文、扎实学识、娴熟技能、提升潜力”四维素养目标体系;践行“知行合一,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将“1+X”证书标准分解于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课证融通;完成《基于课程思政育人理念的教学资源编制指南》,推进课程思政。
打造“产教研学智+”养老高地。牵头成立西部健康养老职业教育集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智慧健康养老职教集团、重庆养老服务职教集团,汇集养老服务领域优质资源,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积极推动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共同培育高素质、高技能、高层次养老服务人才,服务西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养老产业发展,打造西部养老创新高地,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学校建成重庆市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重庆社会工作创新创业基地,使专业群不断贴近行业所需并引领行业前行;牵头成立重庆市公共管理与服务类职业教育行指委;依据行业、职业、教学等标准,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建成TPRI智慧民生产业学院;构建智慧融合应用体系、技术体系和评估体系,形成标准研制的“探测器”与运用的“效应器”,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在学校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虚拟仿真优质课程,探索实行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一制三化”卓越人才培养机制。目前,每年60%以上的毕业生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实现就业。
建设高素质教师团队。学校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成立由全国职业教育专家、行业先进人物、企业优秀人才组成的标准体系专家团,紧跟智慧化技术趋势和人才成长规律,推进产业标准与教育标准融合。目前,团队开发的“战疫力量”上线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出版专著教材32部、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3部。学校获批国家职业教育民政社会工作“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教改成果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社科成果三等奖1项。
强化服务力,助推康养产业高水平发展
“从社会服务中感知社会,从服务中了解民生,从服务中陶冶情操,从服务中提升技能……”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注重实践育人,强化服务育人能力,通过实践历练,让学生获新知、长本事、促成长。
社会服务增量。获批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与重庆高新区虎溪街道等共建社区学院2所;开展技术服务200余项,服务收入336万余元;面向全国10余个省份、30余个区县开展社会培训3.5万余人次,培训满意度达98.4%;社区教育服务2.5万余人次。
科技服务优质。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获批授权专利59项,研发智慧康养产品5件,实现知识产权转化6项,承担“2021年《重庆民政蓝皮书》研究”等政策咨询项目10项。
实践服务高效。建立专业实践与志愿服务相融合的实践育人阵地。建立校内社会工作服务站,面向高知群体开展志愿服务;成立未成年人保护、老年服务、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社区教育等实践平台,开展实践教学1000余次;加强校地合作,建立学校、行业、社区、教师、学生“五方联动”机制,夯实专业实践与志愿服务相融合的实践育人基础;形成专业实践与志愿服务相融合的实践育人体系,开展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服务,惠及4000余人;组建“张夔战疫心理加油站”,累计服务80余万人次。
高质量人才培养引领养老服务产业进步。2013年至2022年,专业群学生就业率平均为98.25%,进入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重医附一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成都万科养老服务有限公司、重庆中铁任之养老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等大型养老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达55.52%,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95.63%,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6.66%,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平均达94.23%,创业率达6.9%。毕业生李长洪2015年入选首批全国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傅华丽2018年率领团队成功创建深圳市首批养老护理技师工作站,费英英于2019年获得全国民政系统“孺子牛奖”,陈佳乐2020年被评为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
强化课程思政,培养新时代德才兼备人才
学校认为:“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不仅要专业技能过硬,还要有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要有一颗强大的爱心。”近年来,学校以解决智慧康养行业实际问题为目标,创新“德技双核、校行双驱”“四阶段、四平台”人才培养;瞄准生活保障、保健照料、康复医疗“养护医”产业链,以健康照护师、物理治疗师、护士、社会工作师等为培养目标;把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育人过程,打破群内专业壁垒,构建“知行合一,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通过“识岗、观岗、跟岗、顶岗”四阶递进,夯实康养人才高素质根基。
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同时,不断强化课程思政。建立公共管理与服务类课程思政联盟,共建共享育人元素库、育人思政案例库、行业育人导师库,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质量评价标准编写指南,校企协同培育德才兼备的智慧化养老服务与管理人才。
学校充分利用多种思政元素、重大题材及生动的教育案例,汇聚课程思政力量。梳理专业群育人元素集200余个,建设案例素材资源480余个,“老年健康照护”“战疫力量”入选重庆市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编撰的教材《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研究》被全国10余所高职院校应用,建成重庆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2支,为重庆、四川等10余个省份近30所高职院校的1万余名教师示范授课。
为确保质量标准,学校建立服务评估机制。利用“四叶草”等实践基地,助推人才志愿服务行动,将服务理念渗透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的服务观念与职业道德。按照校内校外“双线”,围绕学校、学生、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家长“五元”,聚焦厚德人文、扎实学识、娴熟技能、成长潜力“四维”素养,实施全过程质量评价,深化教育教学、校企合作、志愿服务内涵。
推进数字化,打造智慧康养人才新样态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不断优化专业布局,对接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新职业等对智慧康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专业群聚焦健康管理、健康养老、医药保健、智慧化养老服务、适老化设计与改造等重点服务领域,建成康养行业智慧化实践基地,开发智慧民生技术体系,实现“人、课、教、学、研、创、管”7个维度模块化综合场景应用;开发智慧民生应用体系,实现康养服务真实场景与虚拟场景融合;开发智慧民生评估体系,实现人、财、物在平台运营便捷评估。
专业群利用“互联网+养老”等技术手段,重塑教学形态,改革教学模式,打破课堂边界,推广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为医养健康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智慧化、一体化、全链条社会服务和智力支撑。
目前,已建成专业群共享的国家智慧化教学资源库4个、省部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社会治理TPRI智慧融合实践基地获评全国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产教融合实践基地,专业群获评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土沃则稻香”,近年来,学生在养老护理、健康照护等赛项中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64人次、省市级职业技能竞赛奖项35人次。“最简包装——环保包装的践行者”项目获得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智慧康养学院2016届毕业生王丹、2019届毕业生唐宇荣获“2022年重庆市最美养老工作者”称号……这些成果,不仅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人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更彰显了学校养老专业人才的培养成效。
服务“一带一路”,专业群为国际康养人才培养作出贡献。依托与国家教育部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共建的“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发展人文交流研究院,为荷兰等4个国家培养350名养老人才;开发“南非社工家园”战疫资源和10门老年社会工作双语课程数字化资源,在南非、埃及等6个国家推广,2万余人注册学习。
为了满足未来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学校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新职业教育法及重庆市的相关规定要求,充分调动发挥专业潜能,加强政校行企协同育人,努力打造“数字化引领、智慧化嵌入、个性化定制、专业化服务”的创新发展体系,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世界眼光、工匠精神的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智慧康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萧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