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8日 星期二
正确引导要变“空操心”为“真关切”
邹冰倩(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2020级本科生)
顾建明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

    新闻回放

    看见年轻人自比孔乙己,便扣上“眼高手低”的帽子,看到年轻人以“佛系”“躺平”自嘲,又批评其不上进?网络上,一些媒体和专家对年轻人的批评和建议,频频遭到网友的“反抗”,他们把这些建议和批评讥讽为“爹味说教”。

    主持人语

    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当下的年轻人常通过自嘲的方式来化解焦虑,但这并不等于不上进。该怎样看待当今年轻人的自嘲和一些“躺平”的情况,怎样解读社会上对他们行为的质疑?几名来自不同高校的大学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值得品读。

 

    有些声音指责年轻人“躺平”,并进行“爹味说教”。这看似是对年轻人未来的一种关心,但却说不到年轻人的心坎里去,因为年轻人并不需要无关痛痒的“爹味说教”,他们需要的是直击现实需求、缓解现实焦虑的引导和帮助。

    年轻人需要被理解,而不是被定义。在评论年轻人“躺平”之前,不妨先弄清楚事情的原委,了解年轻人“佛系”背后正在经历着什么。

    在快节奏和高压的生活环境下,焦虑成为年轻人群体中极为普遍的一种心理状态,既有对现实的不确定也有对未来的迷茫。年轻人迫切需要一个暂停、喘息的机会,来厘清自己的轻重缓急,以便更从容、松弛地应对迎面而来的挑战。因此,偶尔的“躺平”,并不影响青年的奋斗之心。

    互联网时代,年轻人群体常常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佛系、躺平、脱不下长衫的孔乙己,刻板化的标签接踵而至,一众媒体和平台甚至出现了以“年轻人”为标签刻意制造话题的现象,将其当成媒体议程设置的提线木偶,长此以往,会摧毁年轻人的自信心,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的蓬勃朝气。

    青年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是相辅相成的,变“空操心”为“真关切”,体察当下年轻人心理痛点,在他们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给予及时、必要的心理疏导,在他们面临升学、就业等实际问题时,深入群体之中了解他们的诉求和难处,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指导和帮助,应该是当下最紧迫、最行之有效的引导方式。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