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多年前,邢台学院前身——直隶第四初级师范学堂在古城顺德创办。这里是邢台现代教育的根,也是中国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见证了中国师范教育的百余年历程。建校伊始,学校就以探求民族的未来为己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抗战救国的革命年代,“三杆子”教育理念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栋梁之材。回望历史,这所百年学府胸怀家国,“应国家之需要”的精神内核根植血脉、传承赓续。在110多年办学历程中,学校深深扎根邢襄大地,与区域发展血脉相连、休戚与共,为地方输送了20余万名“用得上、留得住”的优秀师资和应用型人才。
协同提质 驶入学校发展“快车道”
为整体提升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办学水平,2022年2月,国家启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4月印发《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重点支持院校名单及组团安排的通知》,邢台学院获批加入由南京师范大学牵头,广西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对接帮扶的团组,由河北师范大学结对帮扶,学校师范教育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契机,百年师范进入赓续发展的新阶段。
依照“一校一策”原则,团组经过充分沟通、深入调研、共同论证,研制了长效帮扶、协同并进的协同提质工作方案,推动邢台学院在教师培育、高水平教师引进、重点学科专业建设、教师教研协同发展、学生协同培养、基础教育服务、学校规划与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稳步推进。
计划实施以来,学校在1020万元帮扶资金基础上,多措并举配套增投1000万元用于协同提质计划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学校在帮扶高校支持下开展优秀教师后续提升计划,已选派8名教师赴南京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参加课程进修,组织200余名专业骨干教师集中培训,提升教学业务能力水平;开展高水平教师引进专项计划,柔性引进河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教授4名,组建学科建设团队2支,建立名师工作室2个,签订科研创新合作协议3项;开展重点学科专业建设计划,接受帮扶高校专家指导重点学科专业建设14次,指导科研项目7次,举办学术交流活动7次;开展教师教研协同发展项目,通过双选机制,与帮扶院校名师库中的优秀教师结成帮扶对子15组;开展学校规划与治理能力提升项目,选派4名中层干部赴帮扶高校挂职学习。下一步,学校将按照协同提质团组工作方案,开展学生交流访学计划,举办约540人次规模的学生访学、实习实践指导、跨校选修活动;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服务计划,强化培训基地建设,设立3个培训点,开展多期次、多层次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形成全链条培训体系,促进优质培训资源共享,提升基础教育师资素质,增强乡村教育活力;持续优化学校治理水平,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引入帮扶院校干部到校担任二级学院院长,继续派出中层干部前往高水平师范院校挂职锻炼。依托多元主体联动、共建共赢的教师教育协同发展模式与教师教育协同发展长效机制,实现共同提质,全面促进学校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快速提升学校师范教育内涵与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联盟共建 打造区域教育“共同体”
进入新时代,邢台学院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新时代践行院校新担当,着力提升办学质量和服务地方工作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近年来,邢台学院全面实施师范专业“三联盟”“三对接”战略,启动“新师范”建设行动计划,先后与包括新疆若羌、雄安新区在内的20个县市区开展教育实践合作,建设实习点326个,迄今已经组织7000余人次前往各县市区中小学幼儿园进行教育(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
在区域教育共同体框架内积极构建师范生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体系,近三年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面向河北省小学1900名音体美和全科教师,开展500余场次“国培”教育培训,服务并推动了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依托智慧教学平台建设的“云上美丽乡村学校”是协同提质计划基础教育服务子项目之一,也是邢台学院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中服务乡村基础教育的新形态与新模式。该项目着眼县域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建立了以心理健康教育、美术和音乐为主要内容的“线上+线下”的教学体系,通过“协同教学+协同教研”全力提升县域乡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美育质量,培育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音乐、美术等核心素养,通过共享共建优质智力资源,突破乡村教育发展瓶颈,为乡村基础教育助力蓄能。
服务区域基础教育协同提质,既是党和人民赋予师范院校的使命责任,也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师范教育的办学方向。近年来,学校探索U-G-S协同育人模式再升级,积极推动高校、政府部门、中小学幼儿园联盟合作,在区域基础教育共同体框架内探索打造由多学科联合备课中心、多学科联合教研中心、大中小学德育美育共同体、区域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区域家校共育联盟、基础教育协同创新中心等组成的服务体系,携手并进,共同探索育人方式改革,共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位一体 共绘家庭教育“同心圆”
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起点,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影响重大、意义深远。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迁,家庭教育及其支持体系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2022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家庭教育从“家事”成为“国事”。
2019年4月23日,由邢台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市教育主管部门、邢台学院联合成立的邢台市家庭教育学院挂牌成立,以“服务社会、服务学校、服务家庭、服务家长”为办学导向,担负起为全市培养家庭教育指导师的重任,在全国率先开展区域家庭教育协同育人探索实践。2021年2月,邢台市出台《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和完善家庭教育工作指导的长效机制。在《意见》指导下,家庭教育学院探索建立了“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一体两翼”的课程培训架构、“三维八组多评”的实践形态、“三群五育”的培养标准、“四级递进”的师资孵化体系,从而形成了“家庭教育邢台模式”。
“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即:邢台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充分发挥“五老”干部资源优势,协调、整合、调动多方力量支持;市教育主管部门充分发挥教育行政管理职能,加大家长学校标准化建设和考评力度;邢台学院依托高校办学优势,大力抓好家庭教育师资培养培育和孵化,提升家教指导理念和业务水平。三方优势互补,相互协作,推动“家庭教育邢台模式”的快速发展。
“一体两翼”的课程培训架构,即:以政策法规与基本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线上(头部)理论知识学习、以家长课堂家校活动案例分析为主要内容的线下(上身)集中实操技能训练、以情境化沉浸式家校社协同研习演练为主要内容的岗位(下肢)实践作业,结合家庭教育案例故事系列文艺作品创作、国粹一刻钟康养操训练“两翼”配合活动,构成“一体两翼”课程架构,夯实理论基础。
“三维八组多评”的实践形态,即:从价值观塑造、实践技能训练和沉浸式体验教学三个维度设计实施,采用“N+8”分组研讨展示法,将每期学员分为8组进行实操活动,学员以组为单位轮值进行课前说课、讲家教故事、课堂主持、课后美篇、短视频制作展示等实操活动,切实做到理论知识传授与实操互动相结合、集中系统训练和返岗实践作业相结合,有效提升学员的团队沟通、创新思维等能力。
“三群五育”的培养标准,即:明晰三类群体分层培养标准,要求家庭教育指导师群体能知、能讲、能写、能做、能导,要求家长群体是“五星”智慧家长,对儿童实施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家校社协同促进儿童群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级递进”的师资孵化体系,即构建邢台市家庭教育学院、邢台市家庭教育县(市区)分院(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学区(乡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学校家庭教育教学互助组“四级递进”式家庭教育师资培训孵化全场景。
家庭教育学院构建的政府部门主导支持、学校主力实施、家长主体落实的区域协同育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创造性地面向全市基础教育各学段家长、学校班主任和骨干教师开展了11期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工作,培训优秀家庭教育指导师4000余名。学校卓有成效的家庭教育师资培训孵化实践,成为推动区域家校社协同的一大亮点。中国教育战略发展学会家校协同专委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姜宏德教授指出:“邢台市家庭教育学院与高校联合办学,以科研为先导,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模式覆盖面宽、应用性强、落地成效高,为全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有效推进树立了一个较为全面完备的区域性范式,具有很强的社会推广价值。”
党的二十大报告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邢台学院作为地方本科普通高校,必须肩负起高等教育“四个服务”的时代使命,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奋力擘画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应有之力!(蔡振禹 刘志涛 张宏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