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4日 星期五
“共情”唤醒学生内心的力量
孙明华
扫码阅读更多教育叙事文章

    近年来,“惩戒”教育被越来越多人提及。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太“脆弱”,经不起风霜,经不起打击,遇到挫折常常选择逃避,甚至走上极端;有人说,现在的教育太“宽松”,孩子们说不得更打不得,教师缩手缩脚对孩子不敢管也不愿管。“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一些人因此认为应该重拾传统的“严教”,才能重塑教师的威信。其实,面对不同家庭、不同性格的孩子,教师的方法不能一概而论,也没有一劳永逸的绝对模板,正所谓“因材施教”。

    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更多的时候体会到“共情”比“惩戒”更有力。尤其是中学生阶段的孩子,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随着身体和心理的快速发育,他们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惩戒”常常会让他们更加逆反,“共情”则会赢得他们的尊重和认同,进而唤醒他们内心的力量。

    回想多年的教学经历,有一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那年,我临时接了一个初中班任班主任,这个班当时被称为“问题班”。果然开学第一天,班里便发生了“问题事件”:当天中午,三名男生结伴逃课去网吧打游戏。

    得知消息后,我赶紧向其他学生了解情况,打听他们可能去哪里。得知他们经常去的那家网吧地址后,我立即骑自行车去找他们。一路上我在想,找到后一定要狠狠地批评、惩罚一顿,给他们个“下马威”,否则以后怎么管理这个“问题班”,班主任的威信从哪里来?

    可是当我真的找到他们,看着他们一个个震惊、愧疚又害怕的表情时,到嘴边的话全咽了回去。我淡淡地对他们说:“你们是在这里继续呢,还是跟我回学校,或者回家?”三个孩子弱弱地回了一句:“跟您走。”

    在回学校的路上,我一直克制情绪,冷静思考。如果这次不好好教育他们,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但应该怎么做,才能既不伤他们的自尊心,又让他们不再犯呢?当时已是中午12点半,经过一个面馆时,我灵机一动,把他们三人领了进去,给他们每人点了一碗面条,但三个孩子都不敢吃。

    我平静地说:“面已经上来了,账我已经结了,你们看着办吧。另外,这是我请你们吃的,不用还钱啊。”过了好久,三人才拿起筷子,一会儿工夫就吃完了。我说:“都吃好了吧?走,咱们接着回那个网吧打游戏啊,晚上老师接着请你们吃面。”

    三个孩子一听这话立马急了,拉着我哭着说“老师,我们错了”“真的错了,再也不去网吧了,以后都不去了”“老师,您相信我们,如果再去,您怎么惩罚我们都行”。我说:“那不行,你们都没玩好,以后还会再来。”孩子们纷纷说“不会,老师我们真不会”“我们写保证书,一定不打游戏了”“再也不去网吧了”。我一看目的达到了,见好就收,带他们回到了学校。

    当天下午,各科老师都向我反映,孩子们那一天都非常踏实认真。但不知何故,我的右眼睛肿了起来,正巧让一个来办公室的孩子看见,不一会儿全班的孩子们都来了,一个个眼泪汪汪的。后来才知道,班里孩子知道我眼睛肿后,好几个男生都自发训责那3名学生:就是因为你们,老师眼睛才变成这样的,你们还打算让孙老师着急吗?

    第二天,我发现办公桌上多了两瓶眼药水和三封长长的信。打开才知道,那三个孩子凑钱买了两瓶眼药水,并各自写了“忏悔信”。一个孩子在信上说:“孙老师,我们真的错了。另外,真的谢谢您,我们做错了事,您不但不批评、不惩罚,还请我们吃面,您的眼睛也因为我们肿了。老师,我们以后再也不逃课打游戏了,我们还要帮您监督其他同学,我们都要好好学习。”我深感欣慰。

    在后面的日子里,不仅班级学习氛围越来越好,学生们也更加懂事了。很多老师也向我反馈班级学风越来越好,无论是早自习、课上自习还是课间都没有违纪或乱堂的情况,班级还获得了“十佳卫生班级”的荣誉称号。更可喜的是,期末考试排名,我们班由全年级倒数第一跃至第二名,被评为当年的优秀班集体。当我拿回优秀班集体证书时,班里孩子高兴地喊着、叫着,互相拥抱。

    每次回想起这件事,我都会感到非常温暖和欣慰。后来,那三个孩子都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可以说,当年的三碗面条不仅改变了那三个孩子,也重塑了全班的学习风气,成为我一直探索“共情”教育的原动力。

    (作者系北京市通州区第二中学教师)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