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1日 星期二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遥观初级中学
以机器人课程助力科技梦想起飞
严鑫 刘亚勤 张俊庆 叶海仙

    为培养学生的科学与创新意识,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遥观初级中学以机器人科学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教育,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助力青少年学子在科技之路上前进。

    梳理脉络

    坚定课程建设信念

    作为省内较早开展机器人竞赛和机器人普及教育的学校之一,遥观初级中学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先后荣获江苏省机器人课程基地、常州市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常州市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学生参加省市区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连续11年荣获团体一等奖,获得单项省一等奖以上的有100多人次,10余人次参加全国机器人比赛获得单项一等奖、二等奖,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引领作用。

    学校早在2008年就开设了“机器人的程序编制和拼装”校本课程,并不断完善修订相关课程,目前已有4门机器人校本课程;不仅有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海玻纤、新华昌集装箱集团等企业的经费支持,还建设了多个机器人俱乐部、科技教育兴趣小组,满足学生对机器人的探索和研究需求;科技教育长廊、展览馆、挑战馆、群英馆、探究馆、求真馆、致胜馆、创作馆等硬件设施,也为学生开展机器人课程教学及科技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深化内容

    明晰课程建设方向

    构建课程体系,立足科学核心素养。修订完善机器人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研究、规划、搭建机器人课程框架,建设课程资源库,开发适合初中生学习的机器人建设经典课程资源,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最终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素养提升。通过机器人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实施,变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打造师生学习共同体,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设计、大胆实践、大胆创新发明,增强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服务社会能力。

    建设发展共同体,促进基地教师成长。学校组建由高校教师、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和学校机器人教育教师共同组成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在“研”中“教”,在“教”中“研”,着力培养一批中学机器人教育领域的知名教师,打造省内乃至全国的知名机器人科学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团队。

    完善架构

    丰富课程建设内涵

    构建新型机器人科技教育课程框架。种子课程、萌芽课程、绿叶课程是一个从基础到高级的机器人科技教育系列课程,在七、八年级实施,主要以微课形式呈现。这种微课是一个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把机器人与物理生物学科知识、食品交通安全等生活知识有机融合,整合显性课程资源,挖掘隐性课程资源,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主动发展。

    建构指向好奇心培养的教学模型。指向好奇心培养的教学模型由课程资源、E-学习、课堂实践、成果测评、拓展延伸五个模块构成。课程资源通过视频、文本、PPT+音频等资源为系列课程开发建构平台;E-学习通过学生课前学习先行完成机器人教学相关视频观看、预习教师系统的知识讲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性;课堂实践通过项目任务、机器人课程环境支持、交流协作、实践操作等活动,由教师针对重难点讲析,并作个性化指导;成果测评是对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成果交流、现场考核、反馈评价,最后作集体与个性化指导;拓展延伸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学生通过同伴互助完善优化方案,发展思维,拓展作品创造与创新。

    探索机器人课程教学评价机制。综合运用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方式,按照“任务完成(50%)+课堂学习(40%)+出勤(10%)”的比例,来全面考查学生技术及创新素养的养成水平,旨在得出一个创新素质变化表现的分值。

    组建机器人课程教学研发中心。课堂、兴趣小组、俱乐部是研发中心的学生阶梯团,通过组织培训及比赛让学生在好奇心的指引下持续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不断地去研究、去收获;教师个人、教研组、学校、区、市、省是研发中心的教师联盟团,力求在项目教学上出精品,在课题研究上出成果。

    青少年科技教育是培养具有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知识和生产技能的未来劳动者的重要途径,是基础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州市武进区遥观初级中学将机器人科学教育作为办学特色,通过不断完善课程建设,让学生在机器人等科技实践活动中多角度全方位张扬个性、发展特长、放飞好奇心,成长为乐善好学、学业优异、品质高尚的优秀学子。

    (严鑫 刘亚勤 张俊庆 叶海仙)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遥观初级中学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3-03/21/12/ZGJYB2023032112_b.jpg 12 中国教育报 13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