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28日 星期二
艺术教育助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王秀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他在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中,对新时代文艺及艺术教育发展寄予厚望:“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回信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艺术教育与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新时代艺术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关键作用提供了基本遵循。

    艺术教育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意义重大

    精神家园是物质家园的对应性概念,意指在文化认同基础上产生的社会成员之间共同的心灵追求和精神依恋,是一个民族团体内部价值取向、情感认知、理想信念等趋同一致的精神纽带。自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来,其概念内涵不断丰富,现实作用愈加凸显。回首党的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在严峻复杂的形势下书写绚烂的时代篇章,靠的就是党领导人民团结一心、坚如磐石的精神力量。

    艺术教育作为新时代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是涵养心智、培根铸魂的重要手段,是精神家园与现实世界的桥梁。

    首先,艺术教育内容反映时代风貌。艺术作为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马赛曲》歌颂了自由和解放;《国际歌》表达了被压迫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Fight as one》(《共同体的战斗》)咏出了新冠疫情大流行下“世界共担福祸,环球同此凉热”的依存关系,诉说着唯有爱、信心和团结,才能守护我们共同的生命家园。艺术教育反映的时代风貌与时代要求,是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现实基础。

    其次,艺术作品体现审美旨趣。不同地域的艺术作品虽千差万别,但好的艺术作品具有超越地域、时空的感染力与向心力。《清明上河图》历经千余年沧桑,仍然魅力不减;琵琶曲《十面埋伏》因其壮丽宏伟的艺术表现力与激荡人心的感染力而成为传世佳作;《山水十二条屏》充分展现了东方式的美好家园和中国人无限向往的精神家园,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艺术珍品。艺术作品凸显的自然美、生活美、社会美,是人类共同的情感和共通的感受,是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再其次,艺术教育抒写价值追求。艺术用最生动的语言抒写人类共有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在中华民族浩瀚的艺术海洋中,对人性光辉的礼赞和对人民福祉的关切最能让人产生共鸣。大型合唱《长征组歌》彰显了红军乘风破浪、终获胜利的革命精神;而《黄河大合唱》则展现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勇于牺牲的抗战精神。中国艺术作品从各方面抒写、呈现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与追求,是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手段,已然成为谱写新时代美育发展新篇章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载体。

    新时代青年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中流砥柱

    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我国首部青年群体白皮书《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客观呈现了新时代十年中国青年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只要各国青年团结起来、同向同行,就一定能远离战火硝烟、倾轧斗争,真正建设一个和平发展、亲如一家的‘地球村’。”新时代的青年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中流砥柱,艺术教育作为传播中国文化与中国精神的重要途径,对涵育青年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的精神目标与道德准则,也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核心意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凝心聚力,用中国人高度认同的价值观念去影响人、教化人。而艺术及其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正是这种价值观的具体表达。艺术以其独特方式向世人传达中华民族的理想信念和文化价值,能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因此,利用艺术及其作品在青年群体中进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意识教育,对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推动中国文艺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必然要求。绵延5000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遗产。中国文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支脉,既是当代青年的学习内容,也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路径。党领导文艺工作的百年经验告诉我们,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是新时代文艺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应有之义。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质相通、互为目的,二者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艺术总是以一种海纳百川、包罗万象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众的心理认知与情感共鸣,同时,艺术也是巩固主流思想舆论、聚人心暖人心的有力手段。将艺术内容贯穿于青年培养的全过程,有利于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强大的凝聚力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实践探索

    利用中国文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每一位艺术教育工作者的时代使命。

    我们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增强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家园重要论述的集中体现,也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星海音乐学院积极践行总书记讲话精神,落实广东省委关于教育援疆的工作部署,迅速组建了援疆支教实习志愿者服务队,前往新疆喀什地区进行实习支教活动,通过指派艺术类专业学生援疆支教,发挥了艺术教育成果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践中的关键作用。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学院以音乐为媒介,增强文化交流,为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架起了一座艺术的桥梁,也成为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有效方式,成为增强文化认同的强大载体,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了艺术滋养。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筑,必须夯实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近年来,星海音乐学院在成立全国艺术院校首家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契机之下,开展了“艺术党建”“艺术+思政”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获批了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大项目立项,出版了国内第一部艺术党建研究著作《歌声嘹亮党旗扬》。歌颂著名工人运动领袖、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杨殷的大型原创音乐剧《殷红木棉》也成功上演。同时,“冼星海研究中心”的成立,为弘扬“星海”精神提供了重要平台,以此为抓手,辐射至学院各项工作的内核,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了可操作、可转化的物质基础。

    以文化人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课堂中的知识传授,也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濡化”教育。星海音乐学院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为星海学子营造了一个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场域”。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离不开环境的育人作用,促进文化与环境相统一,是“星海人”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职责,美化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熏陶和教化作用。与此同时,岭南音乐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让学生深刻体悟当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学生心目中“同为星海人”的凝聚力。

    (作者系星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本文系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类重点项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研究”[2019WZDXM030]的阶段性成果)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