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实验小学成立于2009年,自建校以来,一直坚持“用文化引领发展,在传承中创新”的工作思路,重视内涵发展,不断提升教育质量,着力打造“爱的教育”校园文化,追求“有意义、有意思、有温度、有味道”的教育生活。经过全体实小人的拼搏进取,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义务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陕西省慈善教育优秀学校”“陕西省教育督导评估‘316工程’素质教育暨质量提升优秀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此外,学校先后两次承办全国慈善教育工作现场会,多次承担省级校本研修等工作现场会,接待来自省内外多地的校长、教师团队观摩交流,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赞誉,赢得社会一致好评,多家媒体报道了学校工作。
建章立制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对一所新建学校来说,规范管理尤为重要。学校通过自下而上的教师讨论制定了65项制度,涉及学校的安全、教育、教学、教研、管理等方方面面工作。同时,学校建立“十个一”的岗位责任规范及相应的考核办法。“十个一”是指:一个教育故事,包含课堂活动、学生活动、师生交往;一节精品课,包括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实录;一篇读书心得,明确书籍种类、理论、感悟、事例;一次精彩评课,包括观课的观察点、学情分析、教学片段、问题分析;一份工作回顾,从德、勤、能、绩四方面总结;一篇教学反思,必须写明反思依据、问题指向、反思要点、探索改进;一篇教学论文或案例分析,必须有依据、有事例、有分析、有观点;一张和学生在一起的照片,应该有主题、有细节、有关系体现;一张书法作品,表现功力进步、水平提高,有自我评价;一幅简笔画,表现功力进步、水平提高,有自我评价。办法列入学校年终考核,按项目赋分,考核成绩记入个人考核档案,作为评优评职依据。随着学校制度文化的不断深入,学校正式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爱的教育”引领校园文化高速发展
学校的快速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也赢得各界广泛肯定。自2013年起,学校开始总结办学经验,提炼学校文化理念。经过专家论证和教师反复讨论,学校确定以“爱的教育”为学校文化主题,凝练“以爱育爱,爱心相传;以学论教,教学相长”的办学理念,以“让教师享受职业的尊严与幸福,让学生拥抱成长的多彩与快乐”为办学目标,以“包容、责任、感恩、奉献”为校训,以“民主、规范、文明、担当”为校风,以“自信、人文、崇真、求善”为教风,以“自主、质疑、合作、探究”为学风,确立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心态阳光、气质高雅”的教师标准与“基础扎实、个性鲜明、人格健全、特长突出”的育人目标。至此,学校“爱的教育”文化主题框架基本形成。
传承创新营造校园文化育人氛围
校园是师生学习生活的场所,为了让学校文化理念深入人心,让全校师生能快速理解、体验、认同学校精神文化,学校加大了形象文化建设力度,比如改造了门头,设计了红黄蓝三色的彩虹门;新建了“宣传先进,树立榜样”的师生荣耀广场;把教育家孔子,“渭南三贤”寇准、张仁愿、白居易,“三圣”司马迁、杜康、仓颉的雕塑请进仁爱广场和圣贤路;改造了上下两层、内外打通的图书馆;新建了录课室和校园电视台。开展“我的校园我来爱”活动,师生共同设计、装扮校园,让学校的每个地方、每个事物都有实小人的故事。在课程设计上,学校信奉“一切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资源都是课程”的理念,着手从校园事物、身边人物和学校活动中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学校的花草树木、圣贤雕像等都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并通过这些资源开展相关主题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传承学校文化。学校注重礼节教育,如“毕业礼、入学礼、入队礼,春节、儿童节、教师节”等,都成为寓教于乐、全面育人的大课程。在课堂文化上,学校不拘泥于在课堂做学问,注重构建“笑声、掌声、质疑声、辩论声”的课堂文化,营造有安全感的课堂氛围,鼓励教师树立跨界思维,打破学科、班级和年级界限,尝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营造广阔的创新学习场。
伴随着学校文化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渭南实验小学已经逐步由制度管理转向文化管理的阶段。未来,渭南实验小学将继续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建立沟通、理解、互助的学校文化认同机制,实施平等对话、广泛参与的民主管理机制,打造高质量校园学习共同体,凸显爱心相传、教学相长、奋发进取的实小特色,创新思路、勇毅前行,探索文化育人新路径。(何焕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