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04日 星期三
黄冈师范学院
“六双”驱动 培养“黄冈品牌”教育硕士
林永希 王中山 张娟

    十年教育硕士培养,黄冈师范学院通过“六双驱动”,开展了“名师取向 地方特色”教育硕士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培养经验分别在2019年全国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讨会、2021年全国应用型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应用型高校研究生教育论坛上交流,受到与会代表一致好评,教育硕士“黄冈品牌”已然形成。

    “教育能力”“学科水平”双能提升,让学生追求卓越成为学科名师

    厘清培养方向,确保目标不偏移。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我国未来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学校把培养目标具体化为“师德高尚、知识扎实、能力突出、素质过硬”的基础教育“学科名师”。

    聚焦卓越,构建系统课程体系。教育能力和学科水平是相互强化的关系,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导致另外一方的弱化。学校课程设置既关注教育硕士生教育能力的培养和教育素养的提升,也关注学生学科水平的提升。

    “红色文化”“名师文化”双文共育,让学生“下得去”“留得住”

    课程思政,传承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学校充分利用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体系,打造《霜天红烛》等黄梅戏剧目,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形成“将理想与情怀贯穿”的师德教育体系。

    名师示范,坚定终身从教的信念。学校抢抓湖北省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项目机遇,创建“黄冈市教学名师驻黄冈师范学院工作坊”,挖掘全国模范教师方荣等教育名师扎根乡村教育的榜样力量,发挥黄冈名师的示范辐射、专业引领作用,让学生充分感受乡村教师职业的意义,激发和鼓舞他们献身乡村教育。

    “微课比赛”“教学技能竞赛”双赛促练,让学生“学会教”“教得好”

    扎根课堂,改进实践性教学。学校通过改善实践活动条件,满足实践活动要求,增加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扎根课堂,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

    创设真实环境,创新竞赛方式。为提高学生教育教学实践技能,学校每年组织“微课比赛”“教育硕士教学技能竞赛”。学校将竞赛移至基地校举行,所有评委都由基地校教师担任,真实模拟授课现场。组织全体教育硕士研究生到现场观摩,专门增设了评委点评环节。赛前练,赛中学,赛后反思,以赛促学。

    “案例教学”“微格模拟”双桥搭建,连接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

    案例教学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学校要求教师运用案例教学,全面阐释和讲授教育理论,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构建平等合作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理论提升。同时,要求学生改变过去依赖教师、被动学习的习惯,积极参与到案例学习中,培养责任感和协作能力,融入学习团队。

    微格模拟是一种有效提高教育硕士基本教学技能的训练方法。学校通过微格模拟实践情景,让教育硕士在可控的条件下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实践,初步建立起对教育和教学的主体性认识。

    “理论导师”“行业导师”双师整合,同频共振促学生成长成才

    弥补教育硕士培养双导师沟通不畅的短板。高校教师担任理论导师,有不同程度的“轻实践”倾向,不能将中小学教学现场作为研究对象和理论来源。中小学教师担任行业导师,存在“教理”素养欠缺的现象。理论导师和行业导师沟通不畅,缺乏整合,行业导师参与指导基本上流于形式。

    坚持导师年度培训制度,促进同频共振。学校邀请教指委专家解读规范性文件,邀请优秀硕士导师介绍经验,探讨研究生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设立“研究生工作站”项目,联系校内外导师,使双导师工作交集逐渐增多,双方的联系和互动也在增进,让“校内导师”“校外导师”能够“走到一块”。 

    “论文专辑”“高端论坛”双向扶持,助力学生学术水平提升

    每年一本《教育硕士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专辑,培养师生研究意识。入选论文将作为导师考核和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的重要前置条件。目前已出版9辑,有力促进了研究生问题意识与反思能力的提升,强化了导师的基础教育研究意识。

    每年一期“教育硕士高端论坛”,拓宽学生学术视野。学校自2013年起,每年举办一期教育硕士研究生高端论坛,先后举办“黄冈基础教育论坛”“黄冈名师论坛”“湖北名师论坛”“教育专家论坛”等不同主题的论坛,从不同角度探索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和实践创新经验,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提升研究生学术素养。

    (林永希 王中山 张娟)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黄冈师范学院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3-01/04/06/ZGJYB2023010406_b.jpg 06 中国教育报 7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