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长名录 徐正烈,山东省沂南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山东省优秀教师,齐鲁名校长,首届齐鲁名校长领航工作室主持人。杜昱葆 摄 |
2022年11月12日,重庆市城口县教育局会议室里不断响起阵阵掌声,作为鲁渝教育扶贫项目志愿者的徐正烈,正在台上讲述他的“新六艺”课程建设。“不愧为齐鲁名校长!讲得特别接地气,听后深受启发。”重庆市城口县高观中学校长朱继雄意犹未尽。
近年来,作为“省定贫困村小学校长与骨干教师培训班”的项目志愿者,徐正烈义务为全国乡村贫困学校作学校课程建设专题报告累计30余场。
徐正烈来自山东沂蒙山区,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起步于村小,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县城校长的岗位上。他熟悉山区孩子的特点,知道农村教育最缺什么。“最缺的东西,就是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他的“新六艺”教改实验就是从问题切入的。
“偷栽事件”:萌发“教育理想”
像山一样坚毅,是对徐正烈品格的“素描”。这位地地道道的沂蒙山人,做人做事犹如他的名字,亲善、浓烈、格局大。“迎难而上,追求卓越”是他和学校成长发展史的真实写照。
2016年,徐正烈被调至山东省沂南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任校长。这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地处城乡接合部,学生家长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生源多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普遍较差。现实的复杂难题给了徐正烈前所未有的挑战。
“挑战即机遇”,徐正烈有着看问题的独特视角。一次,徐正烈在与老教师谈话时,听到当地村民偷栽果树的事情:沂南县开发区规划建设工厂,需要征用土地,当地村民为了获得更多的占地赔偿款,夜里悄悄到承包田里栽果树。
头一天地里还是绿油油的麦苗,一夜之间“长”满了果树苗。这个“偷栽事件”引发了徐正烈的沉思:“偷栽”折射出当地居民公德意识的缺失,家长不正确的价值观势必影响到孩子的未来发展。这深深地触动了徐正烈。
“如何下气力提高家长整体素质,是学校办学的当务之急。”徐正烈在当天的日记本上写道。
随后,徐正烈围绕为谁办学校、办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好学校等一系列问题,组织了一场大讨论。
经过一个多月的大讨论,大家终于形成共识。“创办一所理想的学校,把每名学生培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由学校辐射到家长,历史重任摆在了我们肩上。”徐正烈在学校领导班子座谈会上总结道。
那么,理想的学校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这是一个让徐正烈吃饭、睡觉都在思考的问题。一方面,他深入一线调研,征求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他外出学习取经,仅拜访专家记的笔记,就足足有三大本。
最终,他把思考的问题列为研究项目,组建研究团队,亲自领衔,分专题进行研讨。通过三个多月的攻关,他对学校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等问题进行了提炼,初步形成了“‘九六三’(笃行九载,修习六艺,养成三德)全息育人”的办学方略。
省城答辩:“教育理想”落实到“新六艺”上
“祝贺您成功入围2019年度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答辩环节……”2019年3月,徐正烈收到了来自山东省教育厅专家评委会的答辩通知。
“基础教育要根植中国文化的土壤,寻找源头,着眼于目标。”答辩会上,听到专家的指导,徐正烈的思路一下子被打开了,他当场决定:“我们要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办学智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以儒学为核心的经典文化。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在“西周六艺”的基础上形成了“孔子六艺”,成为孔子教育经典思想的精华,这也是孔子培养君子目标的载体。
沂蒙地区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临沂就有十三贤,曾子、颜渊等都是儒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对临沂后世教育有着深远影响。
在徐正烈看来,传承孔子的六艺不仅仅停留在六艺课程开发上,更为关键的是要发扬孔子的六艺思想,形成新时代教育的“新六艺”,依托“新六艺”培养时代新人。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激发了徐正烈教育创新的灵感。他决定要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徐正烈遍查古今教育文化典籍,结合沂蒙的地域优势,从“礼、乐、射、御、书、数”的孔子六艺中萃取出与时代精神合拍的共通价值,并将其凝练为“新六艺”,即“礼、美、健、御、书、慧”。具体释义为,礼:明礼崇德,学会交往;美:尚美致雅,学会审美;健:崇健图强,学会健体;御:御正求真,学会规划;书:知书悟道,学会学习;慧:得慧达变,学会探索。
“依托‘新六艺’特色,培养完整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成为学校办学的核心追求。”徐正烈说。
“完整的人”的培养需要完整的课程来支撑。徐正烈认为,有什么样的课程结构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育人方式。他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价值坐标,带领团队整合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推进学科间的深度融合,构建学科课程群,进而形成“新六艺”课程体系。
“如果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那么教学则是具体的施工;如果课程是一场球赛的方案,教学则是球赛进行的过程;如果课程是一个乐谱,教学则是作品的演奏。”基于此,徐正烈对学校“新六艺”课程与教学体系进行了系统重构。
“新六艺”落地:现实乃资源,日常即教育
“学校办学要让每个人的成长都被看得见,让每个人都能获得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徐正烈说,“教育者的关键在于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为每个人创造适合的教育。”
在徐正烈的眼里,只有成长,没有差生。他认为,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学生只有发展快慢之别,没有高低之分。
作为徐正烈研究团队的重要成员,学校教学校长于建龙根据“新六艺”办学理念,基于九年级学生现有的资源,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实行选课走班,整个年级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你追我赶的氛围。
在徐正烈看来,教育的最大成功就是激发师生的热情、兴趣和潜能,为每个人搭建适宜的平台。
学校年近退休的老教师胡为农是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美食家。胡为农经历过艰苦岁月,平日里精打细算,富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徐正烈便安排他管理食堂。在管理食堂过程中,胡为农挖掘和弘扬食堂文化,开发了“食育课程”,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
小助理机制是学校的又一个亮点。学校在各年级分层次设立小助理,小助理不断“升级”,从“六艺星”到班级小助理,最后到校长小助理。小助理不仅在参与管理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更重要的是带动了学生们民主、合作、友善等综合素养的提升。
“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师生、生生的每一次交往都是教育的资源和契机,关键要有一双能够发现的眼睛。”徐正烈说。一次,他带领大家参观宿舍文化建设成果,校长小助理夏玮莲迎面走上前,热情地与他打招呼:“校长,我有一个建议,我们都长大了,能不能别让老师们像管理小学生那样严格管理我们?我们很烦恼!”
这一建议引起了徐正烈的思考:“初中生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说明他们正在长大,但不可否认,他们现在这个阶段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不成熟,还不能独立、正确、客观地认识这个世界。”如何引导教师在这一动态过程中育人,徐正烈产生了“利用晚自习时间观看新闻节目”的想法。2019年年底,徐正烈与学校课程中心商量,决定开设新闻课程,及时解答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和人生方向的问题,课程一开,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关注时事的意识和爱国热情。
“劳动素养是公民必备品质”,这是徐正烈经常说的一句话。劳动课作为必修课,学校创办了“六艺”农场,鼓励班级种植花生、栽培葫芦,开发了多门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在葫芦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将葫芦作为教育资源,让学生在葫芦上作画、篆刻,将葫芦作品在校园里展示出来,同时建立激励机制,把葫芦作为奖品,奖励进步快的学生,有学生的作品还获得了省级奖项。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学校教育的同行者。看到孩子的变化,学校家委会会长苗纪丰有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感动,在他看来,学校真正办到了家长的心坎里。
从入学到毕业,从走班制到小助理机制,从食育课程到葫芦课程、新闻课程……学校的每个举措都有教书育人的动人故事,这些故事折射出学校的办学理念,让整个校园处处体现出浓郁的文化氛围。
六年的课题实验,六年的创新发展。来自沂蒙老区的学生们的学业水平、综合素质得到了大幅提升。近年来,学校特色课程获得山东省德育课程一体化典型案例,学校还被评为“山东省全环境育人规范校”。走进校园,你会发现学校的每个细节都体现着礼貌和文明,教师、家长和学校的管理者都向着同样的目标描画着立德树人“同心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