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6日 星期五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以“科研北斗计划”之光引领高质量发展
张小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一直以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始终将科技创新摆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突出位置,敏锐洞察时代之变、科技之变,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双高”建设等战略,在原“科研北斗计划1.0”实施办法的基础上出台了《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科研北斗计划2.0”实施办法》,通过“凝方向、构平台、育团队、强服务、出成果、促转化”科研路径,构建多层面的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既见韬略,又见担当。

    如今,随着“科研北斗计划”的深入推进,学校培养了一支竞争力强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产出新时代高质量科研成果,以“科研北斗计划”之光引领学校科研高质量发展。

    构筑“新基建”科研平台,“工程化”提升科研组织效能

    “科研北斗计划2.0”构筑“团队、平台、项目、机制”科研“新基建”,主要包含《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科研北斗计划2.0”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工程实施细则》《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科研北斗计划2.0”科研平台优化工程实施细则》《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科研北斗计划2.0”科研项目提升工程实施细则》。“科研北斗计划”使学校科研平台由“建平台”到“优平台”,科研成果从结果导向到高质量产出,科研工作从零散性科研到系统性科研。

    打造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工程。学校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通过引培并举,构建以科研领军人才为核心、以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为骨干、以技术专家为支撑的科技创新团队。分三个层次进行选拔和培养,同时分别制定各层次选拔标准、支持方式和考核要求,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与发展。按照“创新驱动、服务发展、人才支撑”的基本要求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双结合”,使各类优秀人才为校所用。

    打造科研平台优化工程。通过建设涵盖碳中和、生命医药等领域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强对科研平台实施动态评星管理,建立评星标准和支持体系。结合现有科研平台的“科研开发、工程应用、培训服务”三大功能,进一步统筹优化“国家—省(市)—学校—学院”四级科研平台体系,构建“1+N”高端科技创新服务大平台,提升平台资源效能。

    打造科研项目培育工程。坚持科研立项与科研管理并重,重视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项目申报强调科技查新,中期强调科研经费、资源使用管理,结题强调创新性和应用性,突出产业特色。加大与地方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等的深度合作,形成“产教学研用”五维发展的技术转移模式,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建设专业知识产权人才队伍,设立专项管理和运营基金,注重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实现科研项目管理的强化与科技服务质量的提升。

    构建“一体化”科研服务模式,“架子式”提高科研工作水平

    学校积极构建融合研发、转化、应用功能的“一体化”科研模式,服务教师科研活动,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水平,探索PI制、目标导向的大团队组织模式,实施支持与竞争相结合的科技资源聚集和配置机制,提高校企科技研发协同攻关能力,逐步实现科研管理“项目化、体系化、协同化”建设。目前,学校着眼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和企业需求,布局3至5个优势领域方向,成立产业技术研究院,攻坚重点科技任务和关键核心技术。

    学校充分发挥团队、平台、项目、机制等要素作用,形成校本特色的科研“架子”,即“骨架、书架、货架、支架、担架”,“架子式”提高科研工作水平。明确科研理念、定位、要素,形成合理的科研“骨架”;倡导新时代要求和科研评价改革精神,供给可置于“书架”的高质量科研成果;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成为可置于市场“货架”的工艺、产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反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五技”服务,支撑教育教学改革及行业企业发展,发挥“支架”作用;帮助行业企业及时攻克技术难关,解决实际生产中的燃眉之急,成为企业期盼的应急“担架”。

    深化“高质量”科研评价改革,“激活力”促进科研创新发展

    学校进一步深化教师科研评价改革,建立科学规范的应用研究成果评价体系,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

    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规范科研平台和项目的管理机制,厘清校院二级科研项目评审制度、科研诚信制度、意识形态审查制度。重视科研项目的投入产出比和社会效益,改变“重数量轻质量、重授权轻转化”的现状,建立科研耗材管理细则,提高科研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与效益。建立健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的绩效评价联通转换机制;建立科研创新奖励基金,加大对科研作出突出贡献的平台、团队、教师的奖励力度;建立技术创新的宽松环境,增强科技创新动力与科研自觉意识,充分调动科研团队能动性,激发教师科研活力,促进科研创新发展。

    实施体系化“科研北斗计划”,“成果丰”彰显科研实力

    依托“科研北斗计划”三大项目的建设,学校近年科研成果再创新高。

    2022年,学校具备了独立申报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格,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级课题立项66项;发明专利授权27件;科技成果转化金额达103万元;技术合同成交额横向经费到账1300余万元;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学校科技处荣获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获2021年度江苏省年度高校科协综合能力四星。

    学校践行“科研反哺教学”机制,以科研平台为依托,以科研项目为载体,以导师制为保障,助力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为“互联网+”“挑战杯”“赢在南京”等赛事提供了强力支撑。2021年,学生获“互联网+”国赛银奖1项、省赛1金4银3铜,省“挑战杯”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2022年,获“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创新创效专项赛全国金奖,项目负责人获评第21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获“互联网+”省赛1金7银2铜、省“挑战杯”1金1银1铜,两个项目入围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赢在南京”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评市优秀创业项目4项,获“南京紫金创投”60万元。

    未来,学校将继续依托“科研北斗计划”项目建设,着眼学校“特色发展、人才强校、开放办学、制度创新”四大发展战略,以“方向团队工程、平台体系工程、项目转化工程”为抓手,构建富有竞争力的协同科研创新体系,以“科研北斗计划”之光推动学校科研高质量发展,提高科研反哺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水平。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院长 张小军)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