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4日 星期三
齐鲁理工学院
“六个强化”打造课程思政建设新模式
张静

    齐鲁理工学院坚持以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抓紧抓实组织领导、课程教学、示范带动、队伍建设、考核评价等重点环节,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建设体制机制,形成了“院院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

    强化“领导力”统筹,构建联动化工作机制。成立由党委书记和校长共同担任组长的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统筹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组织与实施。出台《齐鲁理工学院关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点内容、工作举措等,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作出系统安排,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思政教育要求体现在所有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推进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各学院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小组,制定本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分类分步有序推进。

    强化“主阵地”挖掘,建设立体化课程体系。系统梳理各类课程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和要求,不断优化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引领、以专业课程为核心、以通识课程为拓展、以实践类课程为补充的思政教育体系,促进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融为一体。紧密结合“三德”(治校首尚德、为师重养德、育人先立德)文化建设、“九个一”齐鲁文化育人工程等,深入挖掘齐鲁文化教育资源,将齐鲁文化精髓有机融入课程,突出推广应用齐鲁文化育人方面的成果,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风。

    强化“主渠道”探索,打造精品化教学样板。由学校党政主要领导讲授“开学第一课”,引导新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规划目标;以“四史”“家国情怀”“齐鲁文化精神”等通识课程为发力点,打造系列精品课程,激励学生弘扬光荣传统、争做时代新人。通过专业群建设,将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和举措落实到专业群内各类课程建设之中;通过教研室建设,将课程思政建设研究落到基层,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果推广到全部课程;通过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打造课程思政优秀团队,引领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凝聚教师课程思政建设力量。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示范工程,立项建设贸易经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0个校级示范专业,建设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5门、省级课程思政项目2个,设立了42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实现示范项目学院全覆盖。建设“案例+微课”优质资源库,汇编覆盖九大学科门类的课程思政案例集,积极推广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带动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强化“主力军”培养,构建模块化培训体系。建立完善广覆盖、长链条、多维度的课程思政教师培训体系,将课程思政纳入新进教师培训、骨干教师研修、课程教学创新培训等工作,着力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竞赛评优结合、“请进来”“走出去”结合的“三模块”教师培训体系,增强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丰富课程思政建设内容。

    强化“优品牌”意识,实施“模块化”典型塑造。“尚德课堂”探索构建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专业群建设为单元、以教研室活动为载体、以第二课堂为重要补充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实施“三德(治校首尚德、为师重养德、育人先立德)文化”培育工程,弘扬“尚德、尚礼、尚勤、尚新”校风,从校园文化层面为尚德课堂建设提供保障。实施教师养德修为工程,培养教师高尚品德和行为,从师德师风层面为尚德课堂建设提供保障。

    强化“指挥棒”改革,完善多样化考核评价。改革课程教学评价机制,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纳入课程教学评价内容,探索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综合评价与增值评价相结合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严格落实督导听课制度,把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纳入听课评教的重要指标,强化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建立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评估机制,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学校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的首要标准,纳入各教学单位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每年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情况评估,对课程思政教改成效突出的进行宣传表彰,对成效欠佳的予以督促整改。把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将各教学单位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纳入单位绩效考核评价。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成果的支持力度,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和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张静)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