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3日 星期三
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
深化法科生基层就业 助力共同富裕
翟晓春

    高校深入推进法科生基层就业,引导法科生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是健全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共同富裕的有力之举。近年来,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扎根基层、服务地方,树立法科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理念,打通基层就业的“最后一公里”,全面探索新时代创新育人与法科生服务基层就业的关系,探索更加广阔的法科生基层就业空间。

    引导法科生树立面向基层就业的理念

    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征程中,需要大量的法治人才服务社会治理。法学院构建“课程—讲座—比赛—宣传”“四维一体”的基层就业引导方式,做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全面覆盖、互相补充,有助于积极引导学生树立面向基层就业的理念。

    除了专业课、思政课,法学院通过“检察官进高校”系列专题讲座等,丰富法科生社会基层法治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所需技能,在专业课程中引导学生树立面向基层就业的理念。同时,依托“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及“卓越法科生”领导力训练营,多维度开展面向基层就业的职业生涯教育。发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引领示范作用,面向法科生深入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以赛促学,提升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比赛中规划的关于“基层法官”“婚姻家事公益律师”“未成年人检察官”等职业,有助于学生明确未来职业目标。增强国家基层就业政策的宣传,鼓励毕业生用实际行动响应“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省内欠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工作的号召。法学院召开西部专招政策宣讲会,将政策讲清楚、透彻,开辟“卓越之路”专栏进行基层就业专题报道,营造面向基层就业的良好氛围,让法科生了解、认同基层就业理念。

    打通法科生基层就业的“最后一公里”

    法学院搭建平台解决法科生基层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开展“基层社会治理调研”“见习助力乡村振兴”“实习促进就业”的社会实践、专业见习、专业实习三大专项活动,激发法科生基层就业的热情,拓宽法科生基层就业的渠道。法学院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基层社会治理调研”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普法与社会调研,将所学与基层社会治理结合起来。在大二暑期开展“见习助力乡村振兴”专业见习,鼓励学生在家乡的政法单位和司法单位见习,了解基层政法、司法单位的运行机制,调整就业期望、找准自身定位,早做规划。组织大四学生进行“实习促进就业”专业实习,构建以实习带就业的育人体系,引导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努力让用人单位留住人,将实习转化为就业。

    法学院针对有求职困惑的学生,开设“法科生生涯工作室”,为学生答疑解惑;针对学生在简历撰写、面试准备等方面经验不足的问题,开展一对一简历修改、模拟面试等活动;针对特殊群体,实施“宏志助航计划”,“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建立“助航”台账,护航每一名特殊法科毕业生的求职之路。

    创新引领法科生基层就业的光明未来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引领法科生基层就业,需要用创新思维培育法治人才,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法科生人才培养与专业教育。法学院开设“创业法律基础”课程,介绍创业及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提高学生依法创业的意识与能力。法学院积极推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星光讲堂”,举行科研报告会,设立“星光计划”孵化培育创新项目。借助第二课堂进一步提升法科生的综合素养,开展演讲赛、写作大赛、辩论赛等,提升学生“说、写、辩”的能力。

    创新就业工作模式,提升数字治理服务就业能力。法学院构建“互联网+就业”的网络就业服务,召开线上法律人才专场招聘会、宣讲会,帮助毕业生与企业精准对接。推动就业服务平台智慧化,提升服务就业工作的数“智”治理水平,实现毕业生就业手续流程化、系统化,就业求职信息点对点推送,毕业生档案信息线上实时可查。数字赋能毕业生就业,定期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开展跟踪调查,建立数据反馈机制,促进人才培养改革,法学院及时调整专业教学大纲,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掌握能力与法律实务操作能力,满足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的知识需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法科生去往县级及以下基层单位从事法律相关工作。法科生在基层岗位锻炼中,成长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信仰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法治建设的实践者、法治进程的推动者、法治文明的传承者,涌现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优秀律师”“全国优秀公诉人”等一系列先进典型,为推进共同富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贡献青春力量。(翟晓春)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2-11/23/11/ZGJYB2022112311_b.jpg 11 中国教育报 12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