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2日 星期二
四川师范大学
创新金融专业群建设 培养优秀金融人才
黄平平

    四川师范大学紧扣成都金融产业转型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充分结合数字时代发展背景、产教融合和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积极探索数字金融专业群建设路径,培养了大批适应金融产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充分实现了专业建设的社会价值。

    紧跟数字时代步伐 

   建设数字金融专业群

    数字时代的迅猛发展对高校的育人工作提出了新命题与新机遇,四川师范大学密切关注数字时代背景下金融产业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的突出特点,及时调整金融专业发展方向和专业定位,积极探索数字金融专业群建设路径,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深入调研金融产业数字化转型对人才培养的更高需求,推动金融类专业建设充分对接成都金融产业总体规划布局。学校紧跟地方产业发展步伐,依据行业企业实际需求,加大力度开展金融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金融专业群建设。学校积极配置数字化金融专业群教学资源,组织师资力量开发数字化教材、资源库,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将VR虚拟仿真与实训平台相结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使教师“教”的角色逐渐淡化,学生“学”的比重逐渐增加,实现翻转课堂,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学校精准对接成都金融产业生态圈,研判产业链、金融链、供应链中不同产业集群的岗位需求,重构金融专业群课程体系,将Python、金融数据统计分析、金融数据采集技术、大数据金融、区块链等具有数字时代特征的知识和工具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以实现人才培养精准服务成都金融经济发展。

    深化产教融合

    协同共建金融产业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深刻理解高等教育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创新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政行企校”协同育人的主体功能。在当地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协同四川省区块链行业协会、成都市金融科技协会、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数字货币研究中心、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等多元主体共同创建数字金融产业学院。

    学校以数字金融产业学院为抓手,进行数字金融专业群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建立金融专业群结构与金融产业集群结构联动调整机制,充分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金融人才培养供给侧与成都金融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融合。

    以数字金融产业学院为依托,学校进一步强化专业建设,整合行业企业资源,发挥企业资源、行业资源、教学资源和教师资源等优势,探索教师、教材、教法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改革。积极与金融协会、金融企业共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共同开发智慧共享式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和实践教学基地,组建高水平结构化创新型师资队伍,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与此同时,学校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金融工程专业为示范,建设金融专业群,带动群外其他专业发展,努力提高经济学、工商管理和金融工程等专业教学水平和研究水平,大力推动教学与科研成果转化,实现“产学研训推”一体化发展,培养跨专业优秀金融人才。

    围绕“三心三区”规划

    服务成都金融产业

    四川师范大学以成都市“十四五”规划为指引,围绕《成都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中“三心三区”的建设规划,紧密挂钩成都金融产业圈,聚焦数字金融发展方向,对接成都金融企业的职业岗位、职业标准、职业资格、技能等级等环节,突出数字时代背景下金融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培养。

    “三心三区”建设规划,将进一步增强成都金融综合实力,推动成都金融机构快速集聚、重大功能性平台相继落户、金融市场规模快速扩大、金融营商环境不断完善……成都金融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四川师范大学数字金融专业群建设带来了重要发展契机,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面对成都金融产业转型升级对金融人才的旺盛需求,学校数字金融专业群建设紧紧围绕未来成都金融产业圈发展方向,紧扣“三心三区”金融产业规划,对接成都金融产业链上、中、下游产业集群,充分实现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学校明确数字金融教育的定位和功能,在充分理解群内专业特点与金融产业链特点的基础上,形成了科学合理的专业组群建设逻辑。

    此外,学校数字金融专业群建设还特别契合了规划中的特色金融发展,例如建设金融文化体验馆,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平台;在人才培养中突出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等特色方向,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四川师范大学积极应对挑战,担负起育人重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数字金融专业群建设,培养适应成都金融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为成都金融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持。

    (黄平平)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四川师范大学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2-11/22/12/ZGJYB2022112212_b.jpg 12 中国教育报 13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