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2日 星期二
敢于向实习焦虑说不
邵威仪(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王君玲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新闻回放

    日前,不少应届毕业生在网络上反映,一些招聘单位对求职者的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更多的实习次数或特定“大厂”的实习经历等。与此同时,一些自媒体炒作“实习越早越好、越多越好”,部分投机取巧人士借助“大厂内推”等实习推荐服务牟利,以致出现“付费实习”的现象。

    主持人语

    实习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衔接着理论与应用、学习与工作,也衔接着梦想与现实。在实习过程中,高校有基于教育机构属性和高等教育标准化的原则与规范,单位有基于业务需要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的考量,这些均与学生提升技能的现实诉求、学有所用的职业理想,乃至立业成家的人生规划交织在一起。那么,如何提升实习效果、铺就更加顺畅的成才之路,并在学生、学校、单位三方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让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想法和建议吧!

    近来,“大学生付费实习”这个话题很热。在考研焦虑之后,实习焦虑也逐渐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加之一些自媒体炒作“实习要去大厂,去名企才有用”,一些中介机构瞅准机会,大搞明码标价的实习生意,出现了不少声称有“大厂名企内推名额”的中介网店。

    互联网大厂的实习经历在一些人眼里被看作是就业市场中的“硬通货”,实习一定要进大厂吗?答案是不一定,但很多大学生却不敢公开提出疑问。对大厂实习的追捧一定程度上是某些媒介制造和贩卖的一种焦虑。夹在学术理想和就业压力之间两难的大学生,没有意识到也许自己成为了企业降低人事成本的一颗棋子。如果学生能够冷静思考,回归到实习的本来意义上去,建立起专业自信和专业定力,就不易被这种营销化的焦虑所感染。

    有媒体调查显示,79%的大学生认为“自身能力是否得到锻炼”是选择实习岗位时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学生需要放平心态,把实习的目标回归到提升自我能力的诉求上去。不要说所谓的“付费内推”存在被诈骗的风险,即使是真的获得了中介承诺的实习证明,这样的“实习”也可能背离了提升自我能力的初衷。即便是因此获得了满意的就业机会,倘若自身能力不匹配,那迟早也是会露馅的。正视实习的初衷,正视自身的能力,提升实习的效果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