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聚焦全域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打造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目标,创新实施“全环境育人”,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争当全市乡村教育振兴发展的“领头雁”,努力开创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构建家校社协同全场域育人
“五育融合”,聚焦校园。峡山区坚持从“以整体的课程培养整体的人”出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大概念、大单元、大数据为纽带,坚守“德智体美劳一致、标教学评管一致、师生家校社一致”三个指导理念,从育人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实施、质量评价四个方面进行系统改进,实现学生更高质量的整合性学习。
自主赋能,融入家庭。峡山区围绕文明家庭主题,积极构建文明家庭课程,让学生在假期中广泛参与家庭、社会活动,努力承担家庭、社会责任,在实践锻炼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在此基础上,实施赋能家长课程,组建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实施家长学校课程,组织模范家庭评选活动等,进一步深化家校共育效果,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协同育人,走进社区。峡山区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出发,通过“进城下乡”“志愿服务”等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设置社区活动课程,建立“社区人员入学校”“学校师生入社区”和“社区教育规范化”三种协同育人机制。学校与社会有关单位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生活学习的实践场所,共同培养和训练学生,引领家长和学生走进社区、融入生活。
互动育人,畅联网络。峡山区以“互联网+”理念为基础,运用教育信息化手段,联通“云端”,建立区级微信公众号平台,根据计划定期推送不同类型的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建立智能录播教室,满足教师的录制需求,实现资源共分享、共研究、共提高;完善区级网络平台,优质资源建设、学生管理、教学研究、线上授课等功能,实现信息即时传播和即时研究;优化个人云空间,促进个人专业研究和团队共同发展。
实现全学段衔接全过程育人
科学助力幼小衔接。依据《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要求,从幼儿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及学习准备四个方面设置课程,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日常生活、亲子互动等活动开展,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帮助幼儿以积极的姿态迎接小学生活,实现幼小高质量衔接。
高效推动小初高衔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十二年教育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体现不同学段目标要求的层次性,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实现全过程育人,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年度课程全过程,即结合学校的特点,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设计开学课程、毕业课程、节日课程、假期课程等,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让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单元学习全过程,即以各学科大单元为单位,以教学评一致性为路径整体设计,厘清大单元整体学习关键要素(单元主题、学习目标、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通过整体感知、探究建构、应用拓展三个学习阶段,实现完整的探究过程,从而进行整体建构,最终实现核心素养落地;一日生活全过程,即将学生的日常生活课程化,设置相关实践课程,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推进全区域振兴全环境育人
构建“小班化”课堂形态。峡山区调整学校布局,用3个月时间撤并“小弱微”学校19所、幼儿园8所,完成校舍改造,整合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办学条件,让乡村学校变得“美而优”。针对教师、校舍相对富余的现状,大胆创新,化“生源少”的劣势为“小班化”优势,构建“小班化分组课堂”,建立“学生成长导师制”,“一对一”带动、帮扶学生,实现全域性、精细化育人目标。
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聚焦“教学评一致性”,围绕“五育融合”建立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通过小组建设和小组内外互动,达到学生间互相帮助、共享共赢的效果,采用自学、互学、助学等学习方式,变教师讲堂为学生学堂,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建立全区域帮扶机制。全区15所学校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根据特点进行帮扶结对,互派骨干教师挂职交流,每月进行学习展示活动,实现资源共建、共用、共享。
构建全区域推广机制。每学期举办一次全区成果展示交流,推选榜样学校和特色学校,相互学习,共同提升,将各学校、教师的工作推进情况全面纳入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韩相福 刘佳佳 罗玉欣 刘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