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08日 星期二
招聘不能缺乏人文关怀
宋军彦 (中国传媒大学2022级新闻学专业博士生)

    新闻回放

    近年来,为降低招聘成本,提高招聘效率,AI面试被不少公司引入招聘面试环节,成为简历初筛后了解求职者的新方式。求职者学习研究面试技巧的热度不断提高,同时AI面试官冷酷机械、缺乏互动引发“吐槽”,部分求职者对AI面试的效果表示怀疑。

    主持人语

    AI当上面试官,后面还可以做什么?如果我们抱持对技术发展的天真乐观,便会津津乐道下一个科技飞跃。然而事实显然没有那么简单。面试的场景新鲜却又令人不安,人与技术应该如何相处,才能彼此增益而不致自我异化?AI面试官的设计者需要怎样的谨慎,才能让遴选人才的使命不堕尘埃?而对各自的远大前程充满力量感的年轻人,又要怎样安然渡过机器面试这一关?三名同学对这个切己的问题,进行了审慎的思考。

    今天,AI面试成为很多企业的招聘新方式,用人单位将用人需求标准化输入人工智能系统,结合语义分析、人脸识别等多方技术,对面试者作出评判与筛选。在秋招、春招等需要大量人力资源投入的面试季,该技术节约了人力成本,实现了招聘公司快速进行用人筛选的目的。

    然而,面试本质上是一次基于人际交往的、对面试者的综合评估。在这个过程中,面试官对应聘者对话、表情的及时反应、接续提问都有可能激发出面试者更多的潜质,或者暴露出其隐藏的细节,最终增进应聘者和用人单位的相互了解。AI面试缺少了这一必要互动。从AI自动发送给应聘者的邮件,到面试现场的冰冷计时,再到缺少交流的单方提问与机械作答,面试成了一种流水作业。

    面试并不孤立于工作之外,而是工作的第一环。现实生活中大量的工作都是工作能力和人际互动的有机整合,意外突发的情况、不同工作的对接等,充满着人与人的沟通合作,浸润着人与人的彼此支持。招聘工作亦应如此。传统的无领导小组讨论、压力面试、一对一面试等方式,有着机器无可替代的人际互动的温度与成效。面试者在人际支持的氛围中展现更加立体的自己,也有助于未来在工作岗位上更人性化地工作。

    无论是面试本身,还是录用后的工作场景,AI应该有其用武之地。但是我们永远不应忘记,技术应为人所用。因为在本质上,是一个个鲜活的工作者,创造了真正的财富。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