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08日 星期二
善用红色资源 引领课程思政
——福建省东山第一中学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将谷文昌先进典型融入高中课堂
林耀华 林清池 黄阿各 陈春苗 孙佳佳

    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有一位常常被提及的人物,他就是谷文昌。他带领饱受风沙肆虐之苦的东山人民苦干14年,在141公里的海岸线上遍植木麻黄,筑起一道“绿色长城”。东山第一中学(以下简称“东山一中”)是学习谷文昌先进典型的重要地点,1952年,谷文昌主动请缨,兼任“福建省东山中学”(现东山一中)校长。可以说,时至今日谷文昌先进典型依然感染、熏陶着东山一中学子。

    学校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全校开始了课程思政视域下谷文昌先进典型融入高中课堂的探索,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构建谷文昌先进典型教育共同体

    挖掘谷文昌先进典型,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可知、可感、可学的教学材料,让谷文昌先进典型在青年一代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使之成为东山一中办学的亮点和特色,是摆在以林耀华校长为首的东山一中校领导班子面前的一大难题。

    谁来做?如何做?做什么?校领导班子没有一上来就“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在经过课题研究小组内部商讨并广泛请教、征求专家学者的意见后,达成了几点共识。首先,组建专业的研究团队,让理论素养高、业务能力强、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从事一线教育教学的青年骨干教师参与其中。他们来自政治、语文、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等学科,这种跨学科的组合,能够充分集合大家的智慧,有利于对课题进行综合的、全面的分析,并付诸实施。学校还和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签订协议推进思政一体化建设合作,让专家教授给予专业的引领。

    其次,开发谷文昌先进典型特色校本课程,挖掘谷文昌先进典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高中思政知识结构特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发覆盖高中学段,衔接紧密、主题鲜明的谷文昌先进典型校本课程,形成学校开展谷文昌先进典型教育的指南。

    最后,打造思政理论课堂、学科德育课堂、云端网络课堂、社会实践课堂“四个课堂”。通过探索“四个课堂”的实施路径和方法,齐头并进,协同育人,构建谷文昌先进典型教育共同体。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从“知”典型到“明”典型,再到“行”典型。

    创新思政理论课堂。发挥课堂的思想教育主阵地作用,讲好谷文昌故事。不断探讨创新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方法,积极探索议题式教学、合作探究教学等思政课教学新模式,打造思政“金课”。

    丰富学科德育课堂。打破学科壁垒,深度挖掘各学科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以谷文昌先进典型为鲜活教材,浸润式“无痕融入”学科教学和学校德育,充分发挥其他课程的德育功能。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要利用课程中语言文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地理常识等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开展话剧表演、红色经典诵读、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开发云端网络课堂。用谷文昌先进典型助力立德树人,要将影响力向互联网空间延伸。一是探讨“云学习”方式。开发宣传谷文昌先进典型的移动教育学习系统,并借助“学习强国”等移动教育平台,使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实现时时学、处处学。二是拓展“云传播”。充分利用学校智慧校园平台,上传谷文昌影视材料、纪录片,展示丰富的红色故事。借助影像营造沉浸式体验,让学生触摸历史、汲取力量。

    开展社会实践课堂。将谷文昌先进典型融入实践育人,有助于引领时代新人涵养谷文昌所示范的品德情操和爱国情怀。抓住各种教育契机,开展系列活动,形成全学段全过程育人体系。一是将谷文昌先进典型融入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过程,建设谷文昌主题文化园、劳动教育主题园。二是学校与谷文昌纪念馆、寡妇村展览馆等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三是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研学实践等形式“走出去”。如组建“追寻谷文昌足迹小分队”,到南门海堤、寡妇村展览馆、百里木麻黄、谷文昌纪念馆、东赤港防涝工程等地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实现小课堂与大社会的有机衔接。

    目前,谷文昌先进典型的研究在东山一中开展得如火如荼,除了专注于谷文昌先进典型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还在筹措《谷文昌》话剧排演、党史知识竞赛等,力求多点开花、多项出成果。用林耀华校长的话说,东山一中要做的就是“通过探索谷文昌先进典型融入课堂的实施路径和方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红色地方资源进校园的典型经验,使之成为学校办学的特色和亮点”。

    抓好课程思政建设“主力军”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教师队伍责任重大。

    价值先行,深入挖掘。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课程都有独特的育人内容和方式,东山一中的教师积极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比如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重在帮助学生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重在引导学生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与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培养相结合。做好“结合”文章,让各专业教师在思政课程建设工作中找到“角色”、干出“特色”。

    抓好师资培训,办好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使队伍素质“强”起来。一方面,为统一思想,提升全体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学校积极开展教师业务培训。另一方面,强技能促提升。今年5月,东山一中举办了首届“延风杯”教师教学技能比赛,通过教学设计、课标笔试、融合课展示,多角度展示了参赛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在今年9月的新学期教师大会上,林耀华校长对全校教职工说:“我们的老教师不要抓着几十年的‘老药方’不放,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更何况我们现在面对的是‘00后’学生。教师要在日新月异中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理念和策略,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教育智慧,不负教师之名。”教学相长,师生共进,林校长的话掷地有声又发人深省。

    重师资,强教研,促进教师团队的专业水平不断攀升是东山一中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近三年来,全校教师共开展了超过200项课题研究工作,其中省级2项、市级7项、县级10项、校级203项。目前已有2项省级课题、5项市级课题、184项校级课题通过结题验收。

    教师254人次在市级以上教育科研论文和教学成果评选中获二等奖以上、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专业文章,其中出版著作2部、在CN刊物上发表文章158篇。

    探索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新模式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2020年起,东山一中启动了“走出去”思政教研活动,在政治学科教师陈春苗的精心安排和策划下,开展了“追寻历史足迹 赓续红色基因”主题党日户外实践教研活动。

    他们在寡妇村展览馆的老照片里感受到了思归盼统一、两岸一家亲的殷切期望,在南门海堤跨越时间的长河见证谷文昌呕心沥血修建海堤的不易,在南溟书院品味缕缕书香,在九仙山表达对戚继光、郑成功等英雄的敬仰。通过参观学习、走访交流、体验式教学等形式,厚植新时代党员干部、思政课教师的家国情怀、传道情怀和政治底蕴。

    今后,学校将把实践教学的团体扩大,不局限于教师,更要让学生参与其中。下一步,学校将开展由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共同带队的社会实践,由他们陪同学生走进城乡,获取基层鲜活的社会信息。活动中,思政教师侧重讲授国家政策、社会民生发展等,专业教师侧重讲授专业课程、专业技能等。“教师只是作为陪伴者,我们更看重学生在真实场景中的个人体悟,那会萌发出无与伦比的学习动力与灵感。”林耀华说。

    多年来,学校围绕“人本、规范、特色、创新”办学理念,以“敬德、励志、笃学、争先”为校训,深耕“铸魂育人”的教学追求,将红色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精炼文化育人品牌,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校积极开展缤纷多彩的社团活动,完善第二课堂,让每一名学生都在群体活动中收获成长、友谊、兴趣与自信。目前学校有29个学生社团,涵盖体育类、书画类、语言类、科学类、艺术类五大类型。在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全面发展的道路上,东山一中始终在努力,收获了诸多荣誉。三年来,有超400人次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级别14人次、省级34人次、市级356人次。2022年7月,学校9名学生入围“第十五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区域决赛,其中高二年级学生陈子航入围国赛现场作文比赛并荣获二等奖。在前不久结束的2022年漳州市阳光体育田径联赛及乒乓球联赛中,东山一中的15名运动员在赛场上不畏强手,奋勇拼搏,最后斩获2金4银4铜。

    东山一中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在求变求新的路上不断前行,在课程思政视域下谷文昌先进典型融入高中课堂的探索定能一如既往地顺利开展,为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更多新经验。

    (林耀华 林清池 黄阿各 陈春苗 孙佳佳)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