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是一种美好的生存状态,与教育结合,让教育迸发出更加柔性、坚韧的力量,在面对外部风险和挑战的时候,散发出七彩耀眼之光。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就是这样一所守正创新的学校。6年来,在校长杨冰的带领下,坚守“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初心,积极探索“和谐教育”新路径,形成“和而不同,各美其美;和而协同,美美与共”的“和谐教育”理念,以“和谐”为学校发展的文化内核,走出一条“和谐教育”的创新之路。
文以化人:让“和谐教育”内化于心
校园文化“说”出来。师生以“说”为线索,展开对校园文化的表达,实现在“说”中思考、在“说”中践行、在“说”中超越。遵循内容具有教育性和时效性、形式具有系列性、文化具有融合性的原则,根据教学楼的设计与安排,取拾级而上、勇攀高峰之意,由低楼层向高楼层分别确定主题为“家乡说”“中国说”和“世界说”。
打造“和谐教育”深刻内涵。学校在“和谐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与党建相结合,形成说“和谐”、说文化、说教育、说成长、说发展的校园氛围,打造融“方正、儒雅、质朴、美善”的校风、“严谨、求真、兼容、创新”的教风、“乐学、勤奋、善思、笃行”的学风和“亲和、勤勉、自胜、进取”的校训为一体的师生行动引领,以此更好地促进教师表达、彰显校园精神、构筑管理文化、引导学子成长。
积极探索:“建构+质量”实现双驱动教学改革
双驱动教学的本质是充分达成“人本价值”和“课程价值”的优化,从根本上求解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动力和学生学的动力的“双轮动力”问题。一是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为“双轮驱动”系统,在探索教师“教好”的同时深入挖掘学生“学好”的潜在性;二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双轮驱动”,即以“问题驱动”和“任务驱动”的实践策略贯穿于教学过程。
在此过程中,充分利用导学提纲,通过“三次有效对话”阶段,实现学习者通过“预习”与“文本对话”、“课堂”与“教师对话”,达到“检索”与“自我对话”的基本学习路径。课前“生本对话”是指学生与文本对话阶段;课上的“师生对话”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话阶段;课后的“自我对话”是指学生的自我检索式复习、纠错、内化,教师的教学反思、调研及补充。以教学对学生“参与权”的充分尊重,为实现课堂“平等对话”提供基础。数学学科在杨冰的带领下,率先推进“双驱动教学改革”,经过一年的试行,已经初具成果。数学学科由薄弱学科逐渐转为优势学科,并收纳“导学提纲”印刷成册,形成实验学校自己的优质资源,各学科继而积极推进,全学科制定导学提纲。
守正创新:“优课共研”提升教学效果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在有效保障“停课不停学”的前提下,精心设计了“优课共研”主题教研活动。“优课共研”主题教研活动有效地将常规教学与主题教研有机结合,包括“六优”:“优备”“优案”“优课”“优辅”“优批”“优评”。利用“深度学习”理念促进“优课共研”活动,倡导结构化思维,提升教师大单元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能力,推进课堂教学变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形成“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目标统领—任务驱动—评价导引”的课堂模式。以“低起点,小步子,搭台阶,送一程”的教学策略,推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构建和谐课堂新样貌。
疫情防控期间,学校教师充分利用“优课共研”,有效组织教学,全学科共108名一线教师每周为广大学生和家长呈献960节精彩的线上课程。线上授课之前充分“优备”,从学情出发,建立云课堂“30+20”模式,课前自主预习,课上精讲精练,课后反思修正。不仅实现了中考学科的有效上课,音乐、美术、体育、心理辅导课也实现了线上课程的优化,真正实现了全学科、全方位“五育并举”的目的。与此同时,经过“优课共研”主题教研活动的积累,集全校教师的智慧,汇编“优案”“优秀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等,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搭建了台阶。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线上班会、线上家长会如期进行;“微教室评选”“五星学子评选”保证学生们乐学、有意思地学。2022年3月,成功申报市级课题——“建构‘优课共研’的六环节 优化常规教学实践研究”。
通过科研引领教研,学校始终按照“发现问题—梳理专题—建构主题—探究课题”的思路,以管理带科研、以服务促教研、以教研促发展,实现了教学工作管理创新、目标创新、效果创新,走出了一条属于实验学校的特色“和谐教育”之路!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校长 杨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