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再次明确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对于这一目标,我的理解是:语文课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好语言训练、思维发展、文化传承,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要让学生能流利地读、工整地写、流畅地表达,这是语文课堂的朴素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有效”是第一位的,同时还要“有趣”“有料”“有魂”。
有效:在品读与品悟中提升素养
“有效教学”即推动学生学习与身心发展的教学,是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馈来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包括教师有效地教和学生有效地学。
在初中文言文《狼》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思维导向、语言导读、学法导练”的教学策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以及文化审美素养。
在导入环节,我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比如,引用《红楼梦》中“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和《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引出主角“狼”。一个故事就是一个窗口,学生们通过一个个窗口编织文化网。
课堂的重点是“品读、品悟课文”。学生首先在品读中形成学生视角,然后教师预设精妙的问题,并用生活化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品悟中提升思维能力。比如,学生带着“狼是什么样子?一大一小?一公一母?母子俩?”等问题再次品悟文章时,发现文章中没有对“狼”的模样进行描写,这时,教师引入“齐白石画虾”“踏花归来马蹄香”等例子向学生介绍“留白”的艺术手法,最后学生的创作练习将整堂课推向高潮。课文中重要的语言知识点是“留白”的艺术手法,学生通过完善“留白”画面的练习使思维从广度走向深度。
有趣:多形式创意教学活动
语文课堂还应融入一个个活泼灵动的创意教学活动,这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理念,即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生活处处是语文,语文素养的提高要与实际生活、学生心理相结合。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我有意识地将好书推荐、美文诵读、诗词鉴赏、即兴演讲、辩论等形式融入语文教学中,让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有料:多重视角阅读
我尤其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曾在课堂上引入“多重视角”阅读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用学生视角去发现、从教师视角去升华、以作者视角来共情。这让我在语文教学中找到又一个支点——“有料”,换一个角度讲,就是课程资源要丰富。一堂好课,要求教师从实际教学情境出发,从不同的视角开发、利用相关教学资源。其中,教学资源既来自教师自身的经验积累,更来自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引入学生视角的教学灵感来自同事13岁的女儿。一次在课外推荐阅读《爸爸爱喜禾》的备课过程中,恰巧同事女儿在看这本书,她说:“这不就是一个生活中普通的爸爸,用幽默自嘲的语言写出了生活的艰难与辛酸吗?”这让我意识到学生视角的重要性。于是,我改变了教师先入为主推荐讲解的做法,安排学生先自行阅读,再分小组进行分享。这一转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当时教的一名学生凭借这本书的阅读分享获得了“读书月——深圳市中学生读一本好书演讲比赛”第一名。
有魂:转变师生关系
在“有效”“有趣”“有料”的教学实践与探究中,我逐渐领悟到语文教学更关键的是转变传统师生关系,即教师把自己与学生放在同一个层面,认识到自己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时刻以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努力将课堂视为师生互动合作的舞台。当我从课堂的主导者变成学生的合作者时,我不再将重点放在展示自己的所知所学,而是更多关注学生的成长。当我以“有魂”为宗旨和目标时,我开始产生对专业的自我认同以及可持续的职业幸福感。
好教师的课堂教学,既不会随心所欲、天马行空,也不会为人左右、失去自我,而是有其个人的价值认知。这是对一位优秀语文教师的要求,也是让语文教学真正“有魂”的途径。
如今的课堂,我眼中看到更多的是学生,一个个如曾经的我一般青涩幼稚、怀揣梦想的青少年,师生双方也在“有效”“有趣”“有料”“有魂”的语文课堂中相互促进、教学相长。
(作者系深圳市盐田区外国语学校教师、广东省优秀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