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改革从课标层面强调“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既对情境创设提出了新要求,又指明情境是核心素养养成的主场域。情境在中小学教学中并非一个陌生的教学术语,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通常通过图画、音乐、表演、视频、故事等创设情境,但实践证明,以这种相对简单、平铺直叙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是难以吸引学生的。新课标提出“真实的语言运用”的情境,不仅明确情境即语境,更强调要加强情境与生活的连接。 我们不妨结合一些教学案例来分析。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三单元人文主题为“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其中《古诗三首》等课文涉及节日、发明创造、建筑及艺术等方面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文、课后思考练习题、综合性学习内容等都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设计。成都玉林中学附属小学的杨静、刘春两位教师紧扣单元目标及内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建构“向世界介绍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真实语言运用情境,实施大单元整体教学。教师搭建情境描述“那节”“那纸”“那桥”,让学生感受到今天我们仍然“过着”“用着”“走着”……教师首先用语言建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语境,提取课文内外优秀传统文化信息,并要求学生以“龙的传人”的身份向世界介绍中华文化。 该教学案例是典型的“素养型教学”,“以‘龙的传人’的身份向世界介绍”,介绍内容包括主体、场景、对象,“介绍”指向“真实语用”,“龙的传人”增强了角色感和使命感,“世界”成为受众,这些元素构成了真实语用场,有很强的代入感。在角色代入、任务驱动的过程中,打通阅读与表达两个领域,单元阅读与写作要素得以深度融合。 学生要完成介绍的任务,就得经历这样的过程:一是本单元诗文介绍了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二是这些文化是通过哪几种方式介绍的,三是教材之外可收集补充哪些中华文化内容和介绍方式,四是如何将这些内容和方式进行梳理与融合,五是选择书面、口头、融媒体等方式进行介绍,六是如何将书面内容转化为口头介绍或融媒体等方式。比如在学习本单元课文《古诗三首》的时候,学生模拟文化小使者在联合国大会上,从“诗意中国的节日文化”或“我们和古人一样过节”的视角来介绍春节、清明节和重阳节,呈现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风民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成了对节日信息的收集提取、加工处理、理解转化、外化运用,不仅在真实语言运用情境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整体培养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真实语用情境的素养型教学,为古诗词教学提供了新视角、新资源、新方法、新活力、新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时间和空间造成的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的思想文化隔阂,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作者系成都玉林中学附属小学副校长、四川省特级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