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3日 星期五
学以养正 行方致和
——江苏省南通市紫琅湖实验学校探索以“正·和”文化立校
周仕建
正德怀远传国脉 和美启智育新人

    江苏省南通市紫琅湖实验学校建于2018年,2020年正式招生,是南通市直属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作为一所全新的学校,学校本着高品位、高格局、高质量的办学定位,在创校之初,就坚持文化立校,以“正德·和美”为校训,以“有真爱,有智慧,有创新;会感恩,会合作,会探索”为育人目标,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正·和”学子。

    营建“正·和”环境文化

    南通是清末民初著名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张謇的故乡,有1000多年的历史。紫琅湖实验学校在创校之初,就以张謇教育思想和南通历史文化为底蕴,深度挖掘提炼“正·和”文化,从物质、精神、制度等方面开展“正心、正德、正学、正行,和乐、和爱、和善、和美”的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设计了“正·和”校园文化视觉识别系统和环境系统,对校园环境作了整体布局。学校的每一栋建筑都具有民国风格,环境清幽雅致,校名和建筑楼名都采用了张謇书法集字。正和书苑、正和广场、正和游园、宝葫芦劳动园等,一草一木,每一处庭院和每一座雕塑,都打上了“正·和”文化的标识。学生们徜徉在校园中,每时每刻,于每一物每一景、每一地每一角,都能感受到“正·和”文化的熏陶。

    学校拟建科艺主题教育基地、南通板鹞文化传习所、中华汉服文化长廊等。其中,“正·和”人工智能体验馆将用前沿的科技点燃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培养未来的科技引领人才;“正·和”智能信息场包括三间现代化信息教室,针对不同年级提供体系化教学方案,由人工智能专家团队提供现场操作指导及材料配送;“正·和”自然科技馆将利用教学仪器,促进学生通过活动养成手脑并用的习惯,培养合作探究能力;“正·和”汉服文化长廊将通过传华夏之风、习礼仪等活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南通是中国四大风筝产地之一,“正·和”板鹞文化传习所将板鹞传承与劳动课程结合,引导学生传承文化,守护非遗;“正·和”张謇事迹教育基地将通过开展“张謇故事我来讲”“我是正和讲解员”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张謇先生的“实业救国”理念,培养家国情怀。

    学校积极创新“正·和”制度文化,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学校章程,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从整体视角建构评价内容,制定了“正·和”绿色评价方案,设计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从知识达成、能力培养、行为习惯、品德修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多维度评价。

    学校推行扁平化治理,团结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共同参与学校治理,针对九年义务制教育进行“2+3+4”三段式行政管理,小学和初中有效衔接,促进学生学业和个人成长的顺利过渡。

    学校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创新,整合校内和校外资源,努力建设成为展示南通教育文化的重要窗口及南通教育样本交流、展示、分享的重要场所,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培育“正·和”精神文化

    学校自始至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决贯彻“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国家办学思想,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课建设,持续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首先,学校坚持“养正”,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砥砺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其次,学校坚持“致和”,“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为此,学校创作了蕴含“正·和”文化精神的“一赋”“一歌”“一操”。师生们吟诵《正和赋》,人人会唱正和校歌,会做正和体操,彻底将“一赋”“一歌”“一操”融入日常校园文化生活,浸润全体师生的灵魂。

    为营造德育文化,学校积极推行“正和养致”工程,以“养正”为目标,践行“每粒种子都是希望”的教育理念,在学生中开展“明志”“毓德”“一班一品”等系列活动,设计了以“爱心、责任、正义、坚韧、沉潜、创新”为主导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理想教育的重要仪式,搭建起特色化、多元化、生动化、具体化的小初一体德育活动体系,进一步拓展“正·和”德育的深度和广度。

    学校推行导师制,践行全员育人理念。每一名教师都至少与一名学生结对,人人都做学生的成长导师,为每一名受导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大范围评选“正和之星”,关注、尊重、赞美、爱护、认可、帮助每一名学生树立健康、积极、阳光的正和学子形象。

    为搭建学生同学校有效沟通的桥梁,促进学生提升思想境界,增强理性精神和责任担当意识,学校推行学生与校长面对面活动,学生每月和校长对话一次;推行学生社团考评制,每学年对各学生社团的基础建设、创新发展、合作能力、影响力等进行考核,引领学生社团向健康、优质、高端的方向发展;推行学生自管会制,包含膳食委员会、大课间考核小组、学校常规检查组等,提升学生自主评价和自主管理的意识与能力。

    构建“正·和”课程文化

    自国家“双减”政策贯彻落实以来,学校立足于“正·和”校园文化,聚焦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以国家课程为基础,积极推进课程和课堂文化建设。学校和高校及教研团队深度合作,挖掘学科课程特点,整合不同学科课程,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将文化、思想、心理、能力、艺术及科学素质融入学生培养体系,实施学科内的综合与学科间的跨界融合,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开发了以“正悦读”课程、衔接课程为核心的校本系列课程,包括工坊探究、华服小工匠、指尖艺术、正和道馆、正和剑客、魅力和声、正和足球、STEM智创、航宇探秘等23门初级校本课程,形成了“正·和”校本课程1.0版。

    校本课程形式多样,包括主题课、项目课、活动课、“正悦读”分级阅读课、全科阅读课、缤纷宝葫芦课程等。其中,“正悦读”分级阅读课在校园中营造了以阅读为乐的书香氛围,通过快乐阅读滋养了学生的“正和”之气;学校还积极推进“全科阅读”计划,被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教育研究试验校”,参与国家子课题研究,学校的“正和书苑”被中国图书馆学会评为“现代创新校园图书馆”。

    学校结合校本课程,开设了中英诵读演讲辩论社团、合唱团、交响乐团、足球队、舞蹈队等社团,发展学生多方面才艺,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促进学生品格全面提升,助力养成“新时代好少年”。

    学校是实施教育的基地,课堂则是教育的主阵地。学校立足于“正·和”课程文化,积极推行课堂文化建设。

    在课堂教学模式中,学校以“方向性引领、自主性建构、互助性交往、和谐性发展”为原则,建立起“引领导学—探究自学—互助合学—踊跃展学—评价拓学”的基本课堂教学流程,并以“立学课堂”为范式,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典型案例,开展“正·和”课堂教学模式群建构研究,形成了“四度”策略,即限时讲授的梯度策略、合作学习的温度策略、踊跃展示的高度策略、随堂反馈的效度策略,以“四度课堂”引领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合作,不断提升综合能力。学校还建设了智慧教室,将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实现了智慧教学。

    塑造“正·和”教师文化

    在紫琅湖实验学校,教师平均年龄31周岁,年轻且富有朝气,善于接受先进的科学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学习力和执行力,教学科研能力突出,迄今为止已取得了多项教育教学奖项和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市级多项荣誉表彰,多名教师荣获各级优秀人才称号,是南通市教育系统有名的“四有”好老师团队。

    学校积极推行“正和名师”“正和能手”“正和新秀”“正和青蓝强师”等项目,遴选学科骨干教师,开展智慧教学能力研修,培育智慧教育名师,形成“正和名师课堂资源库”,促进教学成果及时转化;开设高级教师示范课、中级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过关课;推行教师“六个一”工程,即每学期读一本教育名著、写一篇读书心得、学一门慕课、参加一次校外学术交流、上一节研究型课、写一个教学案例等;设置学科首席教师,促进学科教研与集体备课制度化,引导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定期开展“学陶师陶”活动,组织教师学习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培养教育情怀;开设“正和讲坛”,邀请国内大师名师来校讲学,邀请通派教育名师来校传承通派教育文化,激励教师秉承传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学校积极促进教师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还推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师培养项目,健全激励机制,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各种支持。在实现师生自我成长的同时,学校还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带动周边学校共同发展。

    培养学生有真爱、有智慧、有创新,教育学生会感恩、会合作、会探索,促进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创新的素养、和美的生命,帮助孩子们成为新时代好少年,这是紫琅湖实验学校的育人目标。如今,学校围绕文化育人,已经与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牵手合作,初步达成了“学校—政府部门—高校”三方协同的SGU育人模式。

    守正、强毅、笃行,紫琅湖实验学校将继续秉持教育之初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立志把每一名学生都培养成胸中有大爱、精神有正气、灵魂有大志的新时代好少年!

    (周仕建)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