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1日 星期三
学有优教:集团化办学从纾困到破题
陈如平
海南省三亚市第二小学教育集团罗蓬校区的学生们正在上英语课。视觉中国 供图
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东校区一年级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
翟慧勇 摄

    ■聚焦中小学集团化办学系列报道(一)

    集团化办学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下,集团化办学仍面临着挑战,需要探索新的可能。为此,本刊推出“聚焦中小学集团化办学系列报道”,邀请教育专家和校长来解答中小学集团化办学中的关键问题、分享集团化办学中的实践经验,共同探寻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今天刊发的是第一篇。

    ——编者

    集团化办学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产物,是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创举。早在上世纪90年代,基础教育领域的集团化办学发轫于民办学校探索。进入新世纪后,集团化办学分为三个发展时期。一是若干地方和学校自主摸索集团化办学,取得了初步成效。二是“探索集团化办学”上升为国家政策。2012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探索集团化办学”。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提出,“探索集团化办学,采取委托管理、强校带弱校、学校联盟、九年一贯制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更加明确了集团化办学的定位、特性和形式。此后,集团化办学逐渐从义务教育阶段扩展到整个基础教育领域,成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和有效手段。三是提出了“积极推进”的政策导向。2020年9月,按照“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总体要求,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强调,“深入推进学校办学机制改革,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集团化办学以“强带弱”“老带新”“一带多”的不同方式,实现了全覆盖,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一道独特风景。进入新时代,我国已基本解决了“学有所教”问题,但“学有优教”问题仍需要进一步解决,这成为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的根本需求和现实基础,特别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总要求,赋予集团化办学新的价值内涵和时代使命。

    共建共享,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集团化办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扩容增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及其覆盖面。曾经一段时间,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很大,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这正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堵点和痛点。如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是当前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也是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需求的具体办学举措。一些地区和学校在多年改革实践中,通过实施集团化办学,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成功摸索出了“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名校+民校”“名校+村校”等模式,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保障了充足的优质学位,让更多的老百姓得以享有家门口的好学校,绘就了全新的教育版图和教育格局。

    客观上说,通过集团化办学,将不同层次的学校绑在一起,以区域内优质学校为龙头学校,带动薄弱学校的发展,强化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从而推动集团各成员学校的共同发展。各地在这方面形成了许多好经验。例如,统筹使用集团校相关场馆、实验室及设施设备,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通过紧密型教研、组建学科科研团队,定期开展大教研。围绕课堂教学共性、瓶颈问题等开展项目研究。通过专家引领、名师工作室、“青蓝结对”等形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整体提高成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各成员学校学科教师定期到龙头学校进行跟班听课,提升教育教学和教研水平。同时,由龙头学校牵头,建立集团学校优质课程资源库,共享优质特色课程资源、教学资源等,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集团化办学以龙头学校为引领,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内的覆盖,在最短时间、以最快速度、高起点地解决了区域内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课题,实现了基础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双赢。因此,集团化办学成为提升区域教育优质均衡水平的重要抓手。就未来而言,通过推进集团化办学,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应作为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集聚办学,有效形成优势互补的规模效应

    集团化办学的基本特点就是抱团发展,实现集团内学校的优势互补。集团化办学是指通过各种形式,将多所学校有机结合形成集团,借助规模优势实现集聚办学、优势互补的规模效应。凡是集团学校都能形成一定规模,通过一定的体制机制,既保留原有的优势,又可获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形成新的办学优势。整体上看,这就达到管理学上所说的“1+1>2”的效应。这是集团化办学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

    集团化办学具有诸多优势,体现在集团总校、成员学校及校际组合当中,既有可以保留的原有办学优势,又有通过组织形成的新的办学优势。实现集团内学校的优势互补,成为集团化办学效益最大的重要依托,始终得到各方面的高度关注。首先是品牌优势。集团化学校以优质学校为龙头学校,其品牌体现了学校软实力,可资集团成员学校利用,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同时这些品牌可以作为集团的明确标志与内核。其次是财力资源优势。由于集团化办学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在财力物资方面会得到相应支持和帮助。再其次,具有师资共享优势,这是集团化办学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最后是规模效应优势,这是集团化办学的最大优势。集团化办学达到相应的规模,其资源利用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单一学校办学所要面对的竞争和风险。集团校内部,从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教师招聘、教师流动到资源配置、环境建设等方面,形成并实现了“组织的内部化”,通过一体化管理,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机制模式。

    激发活力,有力促进学校治理模式的变革

    集团化办学呈现出生机活力的发展样态。目前,各地集团化办学有多种办学方式,无论哪种方式,都对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办学模式特别是学校的治理提出了创新要求。现有的托管制、联盟制、学区制、共同体、集团制等行之有效的经验,都对集团化办学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进入新时代,集团化办学有着更高更新的定位,既要解决持续扩充优质资源达到高位均衡的问题,更要置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站位和高度,激发办学活力和内在动力,优化学校治理模式,促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

    集团化办学不同于单一学校办学,而是涉及多校治理的问题,应进一步明晰集团总校和成员学校之间的权责关系。一般来说,教育集团都由名校牵头,灵活采取“一长多校”、委托管理、学校联盟等办学方式组建而成。因此,集团总校重在统领与谋划,负责统筹规划集团化办学方向、办学特色,建立针对集团化发展的研究及管理体系,推动集团成员校的深度融合,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各成员校重在建设与发展,自行确定适合自己的办学目标、工作计划,规范并统一各项工作制度,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学校文化。同时,集团总校应充分尊重各成员校的管理自主权,真正让管办分离成为现实。一些地方坚持“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原则,当集团成员校孵化为新的优质教育品牌后,逐步脱离原集团管理,重新引入新的成员校,再培育生成新的优质教育品牌。

    在这里,一些需要规避的误区甚至陷阱要引起重视。要真正认识到,尽管集团化办学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但总体上看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例如教育的“同质化”与“多样性”的问题、教育集团规模几何扩张而忽视教育本身的问题、“牛奶稀释”问题等。集团化办学想要更加成熟和稳健发展,还需要加快解决这些问题。其核心最主要的是处理办学规模与质量效率的关系,集团化办学并不意味着无限扩张,还要充分考虑到质量保障问题。集团化办学是在保证质量前提下的合理布局、统筹规划。教育质量才是第一生命,因此集团化办学必须在教育上狠下功夫,这才是学校成功的关键。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