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要闻
2022年08月26日 星期五
教材插图反映社会文化的时代特征
吴为山

    教材无小事,是“国之大者”。教材插图蕴含特定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铸魂育人功能,人教社对小学数学教材插图进行重绘,是对民意的积极回应。以此为起点,教材建设必将迈向新的高度。

    内容和插图的有机结合构成一部好的教材,教材是传达知识的载体,其中的插图则是深化理解的重要视觉符号,它与文字共同帮助学生科学、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好的插图设计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文字与形象的对应性认知,图形所传达的信息直观、生动,点化课文中的知识点,并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插图自身的艺术语言也具备审美价值并反映社会文化的时代特征。

    清末许多教材编者已认识到插图对于学生的认知、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世纪末,中国近代第一家教科书专门出版机构益智书会推行了图说类课本。1901年出版的《字课图说》是早期比较有影响的教科书之一,类似今天的识字图典。这一时期的插图继承中国传统绘画手法和风格特征,同时也受到了西方画法的影响,比如对透视法、明暗法的运用,对西方铜版画的借鉴和应用。随着印刷技术的提高,出现了彩色插图和照片插图。

    从民国时期对教科书形式的具体规定中可以看出,教科书美术编辑队伍的建设,带动了各出版机构和教育界人士对教材插图的设计与理论的发展。比如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俞子夷和著名作家吕伯攸均认为插图是教科书形式上的存在,与课文内容同样重要。这一时期的教科书插图融合传统和现代,逐渐形成了有特点的样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科书插图设计在学习吸收外来画法的基础上逐步自我创新提高,要求造型准确、色彩客观、构图清晰。尤其是在内容与表现形式上,社会主义建设的全新气象使插图艺术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插图中许多生动、鲜明的形象成为学生们的集体情感记忆。改革开放后,教科书的大发展使插图有了更为丰富的内容与表现,插图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插图数量、图文契合度、图文编排等方面要求更加明确。这段时期也善于借鉴一些外国经验,教科书的编写者在绘制和编排插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学生的阅读能力等。

    小中可见大天地,插图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审美。

    新时代,插图更是关乎美育的大问题。一幅小小的插图,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道德美的追求,还有对中国历史进程中精神美的弘扬,更有对红色文化内涵理想美、信仰美的坚守。如此重要的窗口,今天怎样更好地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用美提升中小学生人文素养,充分彰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之美,是需要认真思考并妥善实施的百年大计。

    (作者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