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艺体活动 |
|
德育主题活动 |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三和小学坐落在美丽的黄海之滨、繁荣的长江北岸。今年,三和小学迎来了110年校庆,以“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文化理念开启未来新征程。
协和共进
和行天下
三和小学地处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学生来自全国28个省份,其中来海务工人员子女占比近90%。为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于2010年正式提出“和行天下”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以“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共进”为精神内核的“和文化”。“和”是中国哲学的智慧、是科学本真的规律、是生命的美好姿态。三和小学希望师生和家长都践行“和之大道”,和于心、美于思、成于行,通过践行“和文化”,懂得包容理解,学会顺应规律,乐于传播仁爱。以和为贵,就是倡导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和家校之间互相信任,在平等的基础上和睦共处,校内校外有机融合,打造和谐教育环境;和而不同,就是认识每一个人的特点,尊重每一个人的价值,记住每一个人的奉献,无论是学习中、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要“同而遵异”;协和共进,就是学生、家长、教师之间,以真诚信任为基本前提,合作互助,开拓进取。学校以“行和之大道,容四海游子,铸和美名校”为使命与愿景,也是这样实践的。三和小学容纳来自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为跟随父母外出务工的学生创造稳定的学习环境,让这些孩子享受优质均衡的教育。
三和小学推进的“和文化”,既是愿景,又是路径,更是归宿,是教育路上不断奋进的一抹亮丽色彩。在“和文化”的引导下,三和小学坚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为每一名积极进取的学生提供学习成长的平台,让每一名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推进课堂改革
打造“和润课堂”
“双减”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深刻考验,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切实消化所学知识,又要关注课堂质量,达到巩固知识、全面发展的目标,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综合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追求更有深度、有广度、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在“双减”之路上,为了破解学校教育发展中遇到的瓶颈与困惑,三和小学将改革的目光瞄准教育原点,提出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发展学力为中心的“和润课堂”。
打造高效40分钟课堂,首先是30分钟“限时讲授”,基本原则是“时间让位、空间让位”。“让”即从本质上解决“讲什么”与“怎么讲”两个问题。“讲什么”就是要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立足三个“不教”,即学生已懂的不教,自己能学懂的不教,教了也不懂的暂时不教。围绕三个“不教”,提出三个“必讲”,即讲在重点处、难点处、疑点处。“怎么讲”就是要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利用有限的时间充分发挥教师组织、引领的作用。
其次是10分钟“以练促学”。三和小学对作业提出“高效使用”与“精心设计”两个要求。要求语、数、英主要学科教师精选《补充习题》《课课练》等与教学内容高度匹配的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即做即批,即批即评。兼顾不同学科的特点,以“软着陆”的方式将习题融入教学过程,用学科的方式转化为学习流程,将习题优化融入课堂;作业布置要体现适量与分层,具有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和润课堂”还强调学练结合,以练促学,让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三和小学推行的“和润课堂”明确要求教师重点关注两个层面:一是关注预设目标、教学重难点。只有把握精准,充分领会“该教的东西”,课堂教学才能命中“靶心”,实现高效课堂。二是关注教师教学是否体现了活动式、情境式、参与式的特点。在课堂推进的过程中建立健全有效的督导评价体系,在课堂巡查和领导干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在反思中进步。
穿过岁月的烟云,见证成长的波涛,三和小学不断践行“和”的使命与责任,历经风雨,坚韧而行。在“双减”背景下,学校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在教育的大道上协和共进,再创辉煌!
(南通市海门区三和小学校长 杨成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