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体育美育
2022年07月12日 星期二
为学生体质健康提供强力保障
——解读新修订的体育法
本报记者 李小伟
近日举行的2021—2022耐克中国高中篮球联赛上,选手们在比赛中争抢篮板球。 中学生体协供图

   酷爱体育运动的辛星(化名)来到城里上高中后发现,每周都能保证上2节体育与健康课,每天都有大课间和体育活动,这让他非常开心。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体育法)要求:“学校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确保体育课时不被占用”“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有了法律规定,我们再也不用怕体育与健康课被挤占了。”辛星开心地说。

    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极大提升

    6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体育法,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体育法修订,将第三章“学校体育”更名为“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提出“国家实行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健全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工作制度”“国家优先发展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坚持体育和教育融合,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体魄与人格并重,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将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学校延伸至行政部门、社会组织甚至各个家庭。”体育法力图涵盖更广的范围,全面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体育法第三十六条明确要求:“教育行政部门、体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组织、引导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近视、肥胖等不良健康状况,家庭应当予以配合。”近年来,近视、超重、肥胖与营养不良等问题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家长对于该类问题的危害和防护措施的认知仍有不足,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干预刻不容缓。

    一段时间以来,体育与健康课被占用,每天运动时间不足,不仅让儿童青少年失去了锻炼权,也让“小眼镜”“小胖墩儿”日益增多。面对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主要指标连年下降的困境,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但部分学校仍执行不到位,加之体育师资不足、担心学生运动中意外受伤等原因,使得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保守、学生兴趣不高,“应试课”“不出汗课”成为日常。

    中国教科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吴键表示,体育法新增“确保体育课时不被占用”“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等条款,这些修订不仅体现了国家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决心,也意味着学生享受体育课和“在校锻炼一小时”的权利得到了法律保护。

    国务院参事、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焦洪昌认为,新修订的体育法针对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问题,对学校体育锻炼提出刚性要求,提升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增加“坚持体育和教育融合”“将体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围”等规定,有利于改变部分学校重视文化课而忽视体育锻炼的现状,保障青少年体育运动时间,从而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

    为学生运动伤害事故“上保险”

    近年来,意外伤害事故成了悬在学校校长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学生一旦在体育课或体育锻炼中受伤,学校就被卷入舆论的旋涡,家长不停投诉,闹到学校甚至教育部门,导致不少学校和体育教师“谈安全色变”,稍有可能引发意外伤害事故的器材和项目,都“刀枪入库”了。

    重庆市沙坪坝区某小学近年就遇到这样一件事情:学生在上体育与健康课时突然倒地,体育教师在紧急救护的同时,呼叫了120,虽然学校做了一切可以做的工作,但学生却在救护几日后去世。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了几年,但校长依然心有余悸。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吸取教训,在物防、技防、人防上下功夫,购买了两台心脏复苏起搏器,每学期对全体师生员工进行3次心脏复苏技能培训。“我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对意外伤害事故要早发现、早干预,力争做到不发生事故,即使发生了事故也能将危害降到最低。”该校李校长说。

    为积极预防、妥善处理在校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保护学生、学校的合法权益,教育部在前些年制定了《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但这只是部门规章,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在遇到较为严重的校园意外伤害事故时,所起的作用并不大。

    新修订的体育法第三十三条提出,国家建立健全学校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保险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做好学校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和运动伤害风险防控。

    “这在一定程度上将解除校长和体育教师的后顾之忧。”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何卫国说。近年来,他致力于构建学校安全教育及保障体系,希望通过科学、专业、规范、常态化的安全教育,逐步提升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为学校安全工作减压。

    何卫国认为,体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安全与健康是体育工作永远且十分重要的内容。近年来,他带领团队承担了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大中小(幼)体育课程一体化研究项目”中的安全教育与风险保障的研究课题。“该研究构建了系统完整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将服务于学生对终身体育的需求,目前,该课程体系已进入实验试点阶段,保障体系正在进行论证。”何卫国希望研究成果能尽快服务于全国学校和广大师生。

    “在学生体育伤害事故中,近90%的事故是学生自身原因导致的。”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学生安全纠纷调解中心主任李涛说,“很多学生在学校内外的体育运动伤害,更适用于民法典的自甘风险原则。”

    据介绍,多年前上海市已经设立了“学校体育运动专项保障基金”,且取得了较好效果。而据了解,教育部相关部门正积极组织专家,探索建立学校体育运动意外伤害综合保险机制,为包括校园足球在内的体育运动提供保障。

    体育成绩将影响学生升学及毕业

    日前,南开大学出台相关规定,明确自2022级本科生开始,无疾病或残疾等特殊情况,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4年综合评定50分)要求者,不能毕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视,从中央到地方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把学校体育工作列入政府政绩考核指标,列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业绩考核评价指标;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中实行“一票否决”,学校体育工作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新修订的体育法提出,将体育科目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建立符合学科特点的考核机制。云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王宗平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将体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围,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升体育素养。“目前体育的初中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已做到‘两依据一参考’,初中的统考、高中的会考均已纳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呈现良好态势,但能否真正落实还有待观察,体育考试任重而道远。”王宗平说。

    我国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已经有40多年的实践,近年来多个省市提高了体育成绩的分值和在中考总成绩中的占比,体育成绩拖后腿的话,将对高中升学产生不利影响。高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

    在河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原处长郭蔚蔚看来,体育考试使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得到提高,保证了体育与健康课的正常进行;提高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积极性,学生身体素质有较大提高;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从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可以发现,初三、高一年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最好,说明体育考试对于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他说。

    “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吴键指出,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怎样强调都不为过,“体育考试的初心是有效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目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相信新修订的体育法将会更好地助力我们实现这一目标。”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