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育视窗
2022年07月12日 星期二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打造“铸魂·润心·笃行”优质思政课品牌
黄明瑞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校园风貌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核心课程。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实现高职学校思政课教学守正创新,努力打造“铸魂·润心·笃行”优质课堂品牌,形成“层次有别、功能互补、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思政课教学组织体系,改革成果显著。

    守正创新,夯实“铸魂”思政课堂

    落实思政课改革创新,打造“铸魂”课堂,要切实抓牢课堂教学主渠道,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改革,用正确党史观培根固元,用百年党史铸魂育人。广西的红色资源丰富,涵盖时间长、覆盖面广,遍布八桂大地。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注重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起来,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的“铸魂”课堂,通过百色起义、湘江战役、龙州起义等历史挖掘红色基因,将韦拔群、谭寿林、雷经天、韦国清、李天佑等英雄人物以及黄文秀等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融入思政课,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党史+思政”“铸魂”课堂。

    “铸魂”课堂聚焦情感体验视角下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注重思政课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强化对学生的价值引导。“铸魂”课堂采用“收集资料—整编创作—经典传唱—情景体验”的教学组织方式,围绕广西红色故事,收集本地红色人物、红色文化、红色事件等革命史料、回忆资料,通过情境课堂的脚本撰写,设置教学场景,组织学生反复排练,还原众多鲜活革命故事及细节,形成一批革命先烈故事集、社会主义建设故事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故事集,促使学生在情境课堂中领略百年党史的风雨华章和伟大精神,让学生在感悟英雄事迹、情景模拟、反复演练中提升自我、勇于奉献自我,在思政课堂上传承信仰,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2021年,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学校结合专业特点,推进红色资源进课程,依托课程思政建设平台,开展“学党史、感党恩”红色诗歌创作大赛,组织学生创作完成300部红色诗歌作品,有的学生还为自己的诗歌谱曲、制作MV,有的上抖音、做直播,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深刻感受鲜活的历史,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此外,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在站稳守好思政课教学主渠道基础上,积极探索思政课程建设规律,始终贯彻“八个相统一”要求,不断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标准,构建“必修课+选修课”思政课程体系,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学校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持续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开设以“四史”教育为核心的5门限定选修课,深入推进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全面有机融入3门必修课,挖掘党史教育元素,准确把握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把党史中丰富的红色资源、红色故事作为立德树人的生动教材,坚持创新方法,增强融入的实效性。在全区高校“四史”类思政课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性教学优秀成果评选中获得一等奖一项、三等奖3项;在全区高校大学生“四史”网络故事讲述展示活动中获二等奖一项;在全区“党史学习和国家安全知识专题竞赛”中获得优胜奖。

    立足特色,打造“润心”课堂

    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打造“润心”课堂,要不断夯实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文化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内涵丰富、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着更基本、更深厚、更持久的铸魂育人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内容当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德育成效,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广西少数民族聚居的特点,依托广西丰富的民族文化沃土,将广西优秀传统文化,如山歌文化、铜鼓文化、稻作文化等融入思政课教学,努力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思政“润心”课堂,重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拓展教育阵地,使学生能够得到心灵的丰富滋养、修身的丰润涵养和健康的平衡怡养,极大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整体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以山歌融入思政课教学为例。山歌是广西壮族劳动人民生活经验、思想精神和艺术智慧的结晶,被看作壮族民间音乐史上的高峰,高低相衬,跌宕起伏,悦耳动听。广西丰富的优秀传统山歌文化资源,为思政“润心”课堂提供了丰沃的文化土壤和精神家园。学校对思政课程开展专题化教学,依据“一专题一山歌”编制要求,围绕课程的教学专题编写红色故事的山歌教学资源,打造极具感染力与亲和力的特色课堂。一是以山歌传唱作为广西红色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作为思政课堂的重要教学手段。用山歌讲好广西红色故事,通过通俗易懂的山歌传唱形式把抽象理论和深奥哲理讲活、讲透、讲实。同时,基于“双主体”交互式教学方式,聚焦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双向赋能、双向互动,既注重以理论的彻底性和科学性回应学生、说服学生、引导学生,也注重以山歌传唱方式引导学生深度参与研究性学习课堂,使学生在体验参与、氛围熏陶和情感浸润中了解广西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二是以沉浸式教学方式推动山歌进课堂,采取“现场后讲、边唱边讲、唱讲结合”的形式讲思政课,让山歌走进课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团队将广西山歌文化、红色文化编进教程、融进课堂,创作了近30首以视频、音频呈现的“山歌”思政课教材,并依托学校山歌协会、话剧协会等社团资源,围绕广西的党史故事、英雄人物事迹,创作《颂拔哥》《诵开国上将韦国清》等山歌对唱、传唱节目,并开展不同方言版的“赞文秀”诵读系列活动,让山歌走进思政课堂,有效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渗透力和亲和力。

    扩容增效,细耕“笃行”课堂

    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细耕“笃行”课堂,要强化思政实践教学,推动思政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实现思政教育扩容增效。学校积极构建思政实践体系,一是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部分从相关课程中剥离出来,单独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有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实施方案、教师团队、资源建设、基地共建等内容,共24学时,计1学分。二是以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为指导,建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教学结构和“唱着上、讲着上、辩着上、演着上、拍着上、走着上、赛着上”综合实践教学方法。三是立足“大思政”工作格局,依托思政专业优势,聚焦时代主题,组建“师生共秀”宣讲团。宣讲团采取“1+2+N”形式组团(即1名骨干+2名年轻教师+N名学生),实现以老带新,师生共同成长进步。2021年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宣讲团学生身着民族服装,扮演思政课“小先生”,将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建设成果和个人对伟大祖国、伟大民族、伟大人民及伟大时代的深刻感受,融入到一次次的宣讲活动中,引导广大学生把握时代脉搏,立鸿鹄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理论宣讲团教师创作的《山歌似水赞英雄,理想如炬耀壮乡》宣讲报告获得国家宣传部门表彰,获得2021年“全国优秀理论宣讲报告”荣誉称号。四是把思政课堂从校园延伸到基层,使理论宣讲遍地开花。学校依托“企业+社区+革命历史博物馆+乡村”四位一体的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以下乡实践、志愿服务为形式的社会实践宣讲,常态化深入企业、社区、乡村进行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2021年,参与“乡村振兴,我们在行动”暑期“三下乡”实践宣讲上千人次;组织教师党员到10多个社区开展以“理论宣讲+趣味竞赛+解答政策”为形式的社区宣讲;2021年以来,深入高校、政府部门、企业、街道社区等上百家单位开展理论宣讲200多场次,听众达数万人,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近年来,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学生连续5年获得广西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生“领航计划”系列主题活动嘉奖,3次代表广西高校参加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并获奖,是广西大学生参加“领航计划”获奖最多的高校。其中,学生主演的微电影作品《e路稻香》获全国二等奖、《“桥”见南宁》获全国高校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三等奖;学生主讲的“牢记历史使命,坚定文化自信”“脱贫攻坚成就生动诠释时代之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微课分别获第二届、第四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三等奖。学校思政教师获全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全区高校思政工作调研报告一等奖、全区高校“四史”类思政课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性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区高校思政课教师讲“四史”教育优秀微课一等奖、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暨“精彩一课”比赛一等奖等荣誉。在广西高校“四史”类思政课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性教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等实践活动中,获得厅级以上奖励近10项。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黄明瑞)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2-07/12/07/ZGJYB2022071207_b.jpg 07 中国教育报 8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