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06日 星期三
教育成就美好人生
李金初
李金初在学生图书超市。
李金初与北京建华实验幼儿园的孩子们在一起。
李金初在革命老区支持乡村教育。
本版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校长名录

    李金初,北京建华实验学校董事长、原校长,北京十一学校原校长,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

    走出大山,到北京读大学

    我出生在湖南省张家界,湘西北群山中,澧水河畔,一个贫苦的土家族人家。我从小渴望读书,希望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历经12年的辛苦,终于迎来了这一天。

    1957年9月,鸿雁传书,我收到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的录取通知,顿时跳了起来,急忙告诉亲人:我考上大学了!我是当年县城唯一考上大学的学子,全城轰动了,满是祝贺,年近80岁的奶奶笑得合不拢嘴。

    来到北京,出了前门火车站,经过天安门、新华门,从西单北上,经新街口,出豁口,我来到了北师大。毛主席手书的“北京师范大学”几个大字,熠熠生辉,映在我的眼前——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大学。老数学家赵慈庚教授领着我到了数学楼,宫殿般的大楼让我兴奋。在此,我度过了本科5年的学习岁月,中途又因病休学两年。

    师范院校的第一学府,学科位于全国前列的数学系,给了我丰硕的数学知识、较强的数学能力和较深厚的数学素养,成为我一辈子享用不尽的财富。

    尝试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1964年,我大学毕业。入学时,我带着做数学家的梦想走进北师大数学系,但毕业时我知道,祖国的需要才是我的志愿。没有犹豫,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甘肃,我填满志愿。但我最终被留在北京,成为一名中学教师。

    1974年,我被任命为北京十一学校副书记、副校长。1987年,又被任命为校长,兼副书记,担起了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虽已改革开放,但能提供给教育的经费仍然捉襟见肘,国家无力同时办好所有公办学校。

    必须向改革要出路。1992年5月,我提出“五自主”改革主张:自主筹集日常办学经费、自主招生、自主用人、自主工资分配、自主教育教学改革。10月2日,《新闻联播》进行了播发。1993年1月,这一办学体制改革被归纳为“学校国有,校长承办,经费自筹,办学自主”,简称“国有民办”。1996年11月,《求是》杂志发表我的文章《创立国有民办制学校,深化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我应邀走进中南海,作学校改革的汇报发言。2003年,《人民教育》杂志刊登长篇报道,报道了北京十一学校的8年改革。改革与创新使北京十一学校走向卓越与辉煌,有人称我是敢吃螃蟹的人。

    此后,“国有民办”学校在各地兴起,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为解决办学经费不足等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发展到后来也逐渐显露出破坏教育生态和教育公平的弊端。国家也注意到了这一问题,特别是2021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以及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施行,进一步规范了民办中小学发展,“国有民办”学校迎来了全面监管和整顿。

    一次顿悟,使我研究“人生中心教育”

    当时,仍有许多教育问题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应试教育难题能不能解决?素质教育在哪里?为儿童、为人生的教育在哪里?教育应怎样改革创新?中国独立的教育理论在哪里?世界教育理论的科学性如何解决?我在北京十一学校的改革和实验,没有得到满意答案。

    2007年,我68岁,从北京十一学校退休,来到民办的北京建华实验学校担任董事长、校长,这些问题也随我一同进入建华。

    建华的小学生迷住了我。他们成群向我跑来,抱住我,不停地问候:“校长爷爷好!”看着他们跑来跑去的活泼身影,听着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我突然明白了许多:他们的朝气与活泼,告诉你生命在运动成长;他们的欢颜与笑语,告诉你生命美丽可爱;他们的书声与求知目光,告诉你生命渴望需求。他们从幼儿园走来,又会从小学走向中学、大学,乃至更遥远的未来。生命的旅程就是他们的人生。

    当老师、当校长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他们的人生吗?我突然顿悟: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对人生的影响。今天给儿童提供教育,就是为他们准备明天的人生。教育为人生服务,人生才是进行教育的中心,应该构建并实施以人生为中心的教育。

    “人生中心教育”命题获得于2010年3月10日前后,源于顿悟,似乎就在一瞬,但心理学家、北师大资深教授林崇德说:“顿悟,是长期有意注意的结果。”

    “你们的研究走到国家前面了!”

    获得“人生中心教育”命题,使我兴奋不已,我感觉我的认识正在逼近教育的本质和本源。2010年4月中旬的一天,我得到了人生最高目标是“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并将这三个短语概括为“美好人生”。

    当年,我和夫人赴美国参加女儿的学位授予典礼,也兼陪同夫人在美国首度旅行。在美14天,我白天出席典礼、陪同旅行,晚间奋笔疾书,记录人生中心教育的思考成果。旅行结束,在回国的万米高空、蓝天白云间,我完成了一次5万余字的海外写作,定名为:“人生中心教育论纲。”

    两年后,形成了25万字的理论著作——《人生中心教育论》。2013年,林崇德教授与他的学生陈英和教授来到建华实验学校。我向他介绍人生中心教育的研究,介绍美好人生的28个基本表现点。林教授十分高兴,兴奋地说:“你们的研究走到国家的前面了!”原来,教育部邀请他领衔组建全国研究团队,进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5月刚刚立项,故有“走在前面”一说。

    “尖毛草”实验:育人方式的根本转变

    人生中心教育创造了“全课程”体系与课程实现方式。为检验其功能,我亲自选择2020届的一个班进行实验。实验方案由教师、学生、家长和领导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共同讨论确定,学生将其命名为“尖毛草”实验,自称“草儿们”。

    尖毛草是非洲的草本植物。春天来临时,万物向上生长,但在6个月的时间里,尖毛草却只生长1—1.5寸。其实,它没有停止生长,而是在扎根,最深可达28米。夏季,雨季来临,充沛的雨水带来丰富的养分,尖毛草发达的根系充分吸收,一天可生长0.5—1.5米,三五天便可长成草原之王。这深刻的寓意解说了基础教育的规律——基础、扎根、生长——根深才能叶茂,根深能够叶茂。

    育人模式改革,综合表现为课程体系的改革和课程实现方式的改革,在人生中心教育中,表现为“全课程”体系和“全课程”的实现方式。“尖毛草”实验,就是育人模式改革实验。

    “草儿们”兴奋地踏上了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的课程之旅。他们在几年的时间里,寻访建立新中国的历程,也下江南、上草原、赴海滨、游冰城,欣赏祖国的秀丽河山。学生们不仅到访贫困山区,也远涉重洋,到境外学习。

    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的课程实现方式,是主体性、主题性、集体性、研究性学习,像科学工作者做研究一样,成果是论文、考察报告、模型创作,考核方式是答辩。人生中心教育的校内学科课程,主张课堂教学在科学、效率的前提下,实现以“自由、民主、活力、主体、思考、智慧、生长、哲理”为特征的课堂。学生自学自研,师生间、生生间对话、讨论、交流,往往形成挑战与辩论。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能力、智慧和创新品质。

    我特别欣赏和喜欢这些“草儿们”。按中考成绩,他们进不了海淀区的“一梯队”学校。但他们表现出的进取精神,使我相信他们是有希望的一代。我也相信,在人生中心教育的目标——“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实现美好人生”的引导下,他们会获得全面优秀的成长,包括成绩。以2020年高考成绩为例报告实验结果:一本率100%,高考平均分650分!他们曾经在起跑线上落后,却在终点线上优秀。

    这个实验证明:高中育人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而育人模式改革必须同时表现为课程体系的变革和课程实现方式的变革,人生中心教育理论和课程是有效的变革工具(技术)。

    我的抗疫作品:《人生中心教育概论》

    2020年的春天,新冠肺炎肆虐,北京严格防范,81岁的我只好终日居家。

    从2月起,连续30天,每天10小时,我完成了10万字的《人生中心教育概论》初稿。后经打磨修改,终于成书。

    长江学者、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石中英教授看后发表评论:“《人生中心教育概论》是人生中心教育理论体系的一个概括性表达,是李金初校长以耄耋之龄为建党100周年精心准备的一份‘厚礼’。作者使用了我国教育学界非常罕见的‘命题’的表达方式,共提出和阐述了241个命题,构成了一个恢宏、全面的教育命题体系,李校长近乎完美地阐述了自己的人生中心教育理念,展现了一位教育实践工作者在教育理论思维和教育规律探索方面所达到的新高度、新水平,对于新时代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作者系北京建华实验学校董事长、原校长,北京十一学校原校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