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30日 星期四
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
构建“两类三维四有”课程体系 育“健全人格”
苗禾鸣 张亮 马刚 辛吉荣 陈小会 闫晓丽

    人格是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性表达。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聚焦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强调学生道德品行、知识视野、审美情感、心理健康、劳动品格的全面发展,认为人才培育应重视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结合、认知与品行兼顾、知与行相统一、内在与外在和谐、主观与客观一致,具有文化性、个体性、社会性品格有机统一的综合性心理特征。

    从这一理念出发,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积极探索构建“两类三维四有”课程体系,以塑造“健全人格”为目的,参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人格培育思想,在全面解读人格核心要素及结构的基础上,建构了基础性和拓展性两类课程,聚焦文化性、个体性、社会性“三维人格”,重点培育学生的民主意识、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以集团直属学校为实施主体,以育人目标为核心价值系统,以课程为载体系统,以多元教学模式为执行系统,以课程管理为保障系统,以课程质量检验为评价系统,打造“五位一体”的学校课程教学实施机制。

    问题导向 点式探索

    2001年,我国开启第八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山东师大附属小学与山东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合作成立项目组,基于对基础教育育人问题的深入思考,历时20年,分点式探索、系统建设、体系优化、多元辐射4个阶段,综合运用课题驱动、行动研究、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共同体、培训等方法和措施,开展了持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出台,提出了教学方式、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6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山东师大附属小学以此为契机对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着力探究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对照6个方面的具体目标逐一拆解,探索实现目标的实践路径。

    2002年,学校基于上述分析制定了“内涵强校、外延拓展”的三年发展规划,倡导“崇尚民主、崇尚科学”的校风,启动了“和谐校园建设”。2006年,学校申报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和谐发展研究”,明确“健全的人格,乐观的生活态度、价值观”为人文素养重要内涵,确立了完整人格培养的目标定位,为“完整人格”课程建设肇始。

    “小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和谐发展研究”遵循以人为本的整体性原则,以学科课程教学为主渠道,开展诗文诵读活动,成立少年科学院,进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构建了形体、游泳、围棋、儿童哲学、阳光健身体育、少年科学等课程,形成了有效教育、高效课堂、户外课堂、家长讲坛、雏鹰小队、修学访问等课堂教学形式,开启了多元化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探索。  

    重视学生科学素养、加强人格培养、解决学生个性化培养不足的问题,是点式探索时期的重点任务,通过课题驱动、行动研究等方式,初步搭建起面向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和谐发展的课程框架,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索。2000年,在山东省内率先开设“形体”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2001年在全国较早开设“儿童哲学”课程。

    理念引领 系统推进

    2010年底,山东师大附属小学初具涵盖学前、小学、初中学段,公办、民办、联办等多种办学形式的集团化办学雏形,成立了以德州市庆云县实验小学、泰安市奥林匹克花园学校等7所学校为主体的中小学教育联盟。各联盟校在秉承附小办学理念、课程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特色化发展,逐渐形成各自的课程建设特色。与此同时,各校也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如课程建设思路不够清晰、忽视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社会性课程建设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等问题。

    教育联盟与山东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合作成立了项目团队,开展理论研究与实验,先后梳理了美国、欧盟、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组织的对应研究成果,比较了儒家、法家、兵家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人”品格能力的界定,确定了“知行合一”的完整人格内核。项目团队确立了涵盖学生“四有”目标的核心系统,以国家课程为主体的基础性课程与以学生个性品格发展、社会性品格发展为中心的拓展性课程组成的课程载体系统,多元教学模式课程实施系统,以动态课程计划与实践基地建设为保障的课程管理系统,以增值评价为主的课程质量评价系统“五位一体”的课程建设思路框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课程实施由三类活动课程深化为有意义接受型、动作技能型、社会实践型三类课型模式。

    聚类互补 整合优化

    2014年,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正式成立。教育集团深刻认识到,课程体系需进一步丰富优化,国家课程实施策略需进一步总结提炼,课程质量评价需要进一步研究。

    项目组以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为建设框架,汇总形成空间智能等七大类学生个性差异化课程,针对学生品格能力的普遍性问题及集团目标,构建哲理思辨、国际理解、审美、信息智能、职业劳动、意志力、法治七大类社会性品格能力普适性课程。

    针对教学目标表述抽象、不准确等问题,项目组就课程标准、教材进行10余次解读,研究制定课程标准教育目标、单元整体目标、课时教学目标三层结构标准,探索形成“立标、整合、分类、拓展”“四位一体”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机制。

    项目组注重加强课程管理与保障策略研究,总结出“同类兴趣相聚、跨年级组合、长短课时搭配、校内校外结合、学科内与学科间跨界、常规教学与单元整体性教学、项目式学习统一”的课程组织管理模式。集团先后建立审美、科学等六大类实践基地,成立多元化的跨校学科工作室和课程建设共同体,实现集团课程建设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经过多年的努力,全面形成了“两类三维四有”健全人格课程体系。

    多元辐射 推广应用

    作为山东省内规模较大、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基础教育办学机构,基础教育集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办学规模也快速扩大。有媒体这样评价:“山师基础教育集团实现了从一平方公里到一万平方公里的优质教育覆盖面,成为基础教育集团行业领域当之无愧的领跑者。”

    各地集团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均较高。2020年,集团学校获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等8项国家荣誉,山东省文明校园等16项省级荣誉和35项市级表彰。

    20余年来,集团学校构建起立足健全人格培育的“两类三维四有”课程体系,在分析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以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核心素养研究为参照,培养集团学校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围绕学生健全人格培育,集中优质资源打造包括基础性和拓展性两种类型课程,涵盖文化性、个体性、社会性三个维度,聚焦学生“民主意识、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国际视野”培养的“两类三维四有”健全人格课程体系。

    在这一过程中,集团学校形成了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实施模式、管理机制、评价方式“五位一体”的课程建设路径,根据学生品格与能力的表现性行为指标,开发了接受型、有意义接受型、动作技能型、社会实践型课型结构,建构了多要素组合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模式的需要推广多元学习方式,建立了聚焦学生能力和品格关键要素的增值性课程评价模型,实现了课程的一体化管理,彰显了集团学校的课程管理优势。

    “知行合一”的健全人格课程运行机制有效突破了教材知识静态识记的课程运行机制,通过知识活动课、特色活动课等课型的建构和长短课时的搭配等方式,使认知结果转化为学生的外显行为,通过认知与行为的统一,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健全人格的育人理念和知行合一的课程运行机制充分彰显了集团办学的核心优势,真正将教育集团打造成名校长、名师的课程“资源库”。

    “两类三维四有”课程体系的构建历时20年,在山东师大附属小学、济南齐鲁实验学校试点的基础上有步骤、分阶段地在合作学校推广实施,有效促进了学生人格品质的健康发展。

    学生人格品质及综合素养有效提升。近年来,集团各学校的学生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文化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学生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语言类奖项12项、信息智能类奖项8项、艺体类奖项100余项,获奖学生数量达3000余名。

    教师课程教学理念得到重塑。教师树立了健全人格培育的课程建设观念,明确了课程实施中知识学习与行为养成的统一路径,实现了课堂教学由知识碎片化向知识完整性提升。教师基于课程观念的变革,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获批国家教育部门人文社科重点课题“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跨区域同步教学对教育生态的重构研究”等10余项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撰写完成《校本综合实践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报告》等5篇研究报告。

    社会效益逐步彰显。完整人格课程体系的建构及推广有效凝聚了集团学校的课程文化共识,助推了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办学品牌的社会影响,吸引众多兄弟学校来集团参观考察。

    在集团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的趋势下,各地合作办学需求广泛,项目组着力评估新合作校的课程资源,诊断其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水平,帮助其在当前基础上汲取集团课程优势、发展本校课程特色。将“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融入完整人格课程建设,建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高质量义务教育体系”,由健全人格课程体系向高质量义务教育体系提升,是集团面临和探讨的新命题。未来,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将继续深耕基础教育领域,针对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将先进技术与课程建设的全流程深度融合,建立信息化背景下集团化办学技术平台、师资、课程、教学、评价、管理“六位一体”的融合创新机制,实现“精准教、个性育、自主学”。

    (苗禾鸣 张亮 马刚 辛吉荣 陈小会 闫晓丽)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