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30日 星期四
枣庄学院
“四措并举”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枣庄学院党委书记 曹胜强 校长 李文喜

    近日,枣庄学院成功入选山东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这意味着学校较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具有典型代表性。

    枣庄学院始终坚持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融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两个结合”要求,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深入汲取以墨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和精神力量,赋智赋能新时代大学精神建设、思政课建设、学术共同体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墨家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墨家文化与学校内涵建设深度融合,有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走出了一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和现代高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特色之路。

    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成立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学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枣庄学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意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和“十四五”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程,大力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和校史校情宣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构建课程体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面,梳理墨家文化中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论、伦理哲学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教案,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融合区域文化资源,编印《思想政治理论课分类实践教程》,依托滕州墨子纪念馆、鲁班纪念馆等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深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课程化和教育教学的全覆盖。专业课和公选课方面,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汉字文化”“格律诗与楹联文化”“中国古典戏曲与儒家文化”“中外文化交流史”“鲁南区域文化”等课程,引导教师充分挖掘和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推进专业教学与文化育人相辅相成。

    加强学术研究,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一是注重研讨传播,打造形成中国卓越匠心文化论坛等墨学文化交流生态圈。中国卓越匠心文化论坛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创办,确定枣庄为永久举办地。举办“墨学与自然国学高端论坛”“儒墨文化传承发展研究研讨会”等多场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墨学专家姜宝昌、秦彦士等作主题报告,加强了文化沟通交流。

    二是整合学术力量,不断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激活区域文化生命力。学校整合人文社科领域师资队伍,凝练学科方向,先后成立墨学文化研究院、鲁南区域文化研究院、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运河文化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和创新团队;设立“传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专项基金,深入挖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项研究。先后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00多篇;立项国家、省部级以上传统文化相关项目57项,地厅级课题121项;出版《墨子研究》《枣庄学院墨学文化研究丛书》《墨子大词典》《枣庄区域文化通览》等学术著作57部。

    优化校园文化,发挥文化活动的育人作用

    精心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搭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平台。学校建有墨子研究会、学生墨子学习研究会、墨子科技创新协会、鲁班建筑协会、奚仲机电创新协会、龙舟协会等20多个传统文化类社团。学校每年举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大学生国学素养的文化艺术节、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举办兼具艺术性与知识性的国学达人挑战赛、礼仪风采大赛、诗词大会等活动,举办经典剧目展演、知识竞赛及讲述家乡历史名人故事展演,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滋养作用。深化主题教育活动,注重利用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过好传统节日。开展实践服务活动,依托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持续举办大学生文化创意大赛,积极引入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下一步,学校将以入选全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为契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各环节,为建设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文化滋养和精神动力。

    (枣庄学院党委书记 曹胜强  校长 李文喜)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