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30日 星期四
河北省迁安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深度融合 精准育人 产业学院落地生根
凌志杰 贺明海 郑立东 王智明
唐山瑞阔首席执行官王智明介绍产业学院
“师傅带徒弟”开展实训教学
学生在实训基地进行“星级段位式”训练

    河北省迁安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以下简称“迁安职教中心”)作为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秉承“携产业共舞,助经济腾飞”的办学初心,深入探索中职学校提质培优新路径,创新实践办学体制,与一流企业共建产业学院,精准培育产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共建机电产业学院,打造深度融合平台

    近年来,建好产业学院成为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促进职业学校提质培优的办学新形态。迁安职教中心依照国家政策,对接市域机电产业发展需求,发挥校企合作优势,顺势而为,做好产业学院大文章。

    2020年,在迁安市职教集团框架下,迁安职教中心本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原则,与唐山瑞阔、首钢机电签署《校企共建机电产业学院战略合作书》《机电产业学院建设及管理协议书》《校企合作人才互聘管理办法》等文件,完善契约激励约束机制,协调各主体间利益关系,明确各方责任与利益,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共建迁安市职教集团机电产业学院。

    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由5人构成,其中企业2人、校方3人。学院设院长1人、执行院长1人,院长由迁安职教中心副校长担任,执行院长由企方担任并主持日常工作。在具体架构上,校企共同管理、共享资源、共商发展、共同育人,按照“产学研用创”“五位一体”发展的建设思路,引领带动双方人员、技术、文化等各要素融合成长,力争把学院建设成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基地、中小微企业孵化基地、机电技术研发推广基地、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立体式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贯通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打造产教深度融合的大平台。

整合资源,构建校企“双元”精准育人新模式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整合校企技术、人才、信息、设施、设备等资源,实现“五推进、七共建”,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校企“双元”精准培养符合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推进专业结构调整,共建高水平机电专业群

    迁安市域机电产业集生产制造、安装调试、后期维检于一体,需要多专业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校企合作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按照“基础相通、岗位相关、技术相近”的原则,整合优化机电技术应用、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机械加工技术3个产业关联专业,多专业交叉复合融通共育。机电专业群实现了课程、师资、实训资源的共享和就业岗位的迁移,形成规模化培养的集聚效应,筑牢市域产业发展人才根基,助推智能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共建德育实践基地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空间位移、文化差异和不同的评价机制,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一些“盲区”甚至“抵触点”。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校企共建德育实践基地,统筹校企多元思想政治资源,有机整合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教育,创造更加生动、更加立体的德育环境,加强工匠精神、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的教育,消除“盲区”和“抵触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基地以企业家、优秀企业员工的亲历亲见和奋斗经历为主要内容,创新“故事分享+理论阐释+价值引领”的形式,创建“奋斗讲堂”“向党学智慧”等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

    推进“三教”改革,共建“三基地”

    在提质培优背景下,学校要深化内涵建设、凸显类型特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就急需攻坚“三教”改革。

    针对教师企业经历不足、技能实操弱、社会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基地提供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入企实践岗位,实现专业教师入企实践的制度化、常规化,支撑专业教师每年至少入企实践一个月,使教师真实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用人标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等;推进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校企互聘兼职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将教师企业生产项目实践经历、业绩成果等纳入评价标准,着力打造“工匠之师”。

    基于产业发展需求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打造工学结合、本领贯穿、就业直通的人才培养生态圈。实训基地安排一定的实习岗位,实施“星级段位式”培养,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实训教学模式,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锻炼成长,掌握先进的设备操作技能和工艺,习得岗位适应力、沟通力、执行力、合作力等多种能力。

    依托“三基地”,深化教材、教法改革。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观,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分析企业的典型职业工作任务,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知识框架,编写适用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校本教材,并将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融入教材内容。改变传统教学理念,运用项目教学、情境教学、任务驱动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针对性,提升教学质量;改变结果性评价,强化多元主体参与的过程性评价,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推进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共建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

    按照国家人社部门技能提升行动要求和企业人力资源价值提升需求,依托产业学院,校企共建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基地按照“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原则,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累计培训学徒232人,大大提高了职工岗位技能,畅通了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为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提产扩能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推进评价结果运用,共建专业认证体系

    学院把行业企业的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转化为人才认证标准,推进评价结果运用,共建专业认证体系,共同开发“机电产业学院认证证书”,以证书标准评价学生成长,打通“专业”与“职业”的鸿沟。认证培养分校内培养、校外实训两部分:校内实行订单制,将“证书”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部分专业课采用认证教材;校外开展顶岗实践认证,由企业师傅负责“手把手”培养。学生掌握产品制造、安装调试、检测维修等综合技能,考核合格后获得“机电产业学院认证证书”。证书获机电产业联盟内几十家企业认可,成为学生就业、升职的“硬通货”。

互利共赢,彰显办学成效

    学院育人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实现了校企互利共赢的喜人效果。唐山瑞阔裂变式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成套输配电设备制造中心,向产教融合型企业昂然迈进。学校实现人才供需的精准对接,办学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树立了提质培优、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学院以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开辟了产教知识、技术、人才互通的渠道。通过多维度、深层次融合创新,产教融合由契约层面延伸至价值层面,构建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相依赖、互相成就、“双螺旋式”提升的新型办学模式,凸显了职业教育“促进就业创业和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技术优化升级”的重要性,推动市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切实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开拓了新路径、扩展了新空间、增添了新活力、培育了新动能。

    校企共建产学研中心,研发多功能配电柜5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00多万元;共建标准化中心,助力企业实现“个性化定制+标准化生产”高度结合;学院建设案例入选国家教育部门“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打造了有用、有趣、有效的“三有”教学模式……产业学院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奋斗不止,产业学院建设不怠。“依托产业学院,我们将建设唐山瑞阔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园,培养真正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生→准职业人→职场精英’的角色转变,让更多的企业在产教融合中受益。”唐山瑞阔首席执行官王智明绘就了机电产业学院发展的路线图。

    “产业学院是基于产业升级之变、企业人才之急、学生发展之需,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打造的校企紧密共同体,也是中职学校紧密对接地方支柱和新兴产业深度转型的有效途径。学校将完善机电产业学院办学模式,总结经验,共建旅游产业学院等多个产业学院,支撑‘北方水城、美丽迁安’开辟现代化建设新境界。”迁安职教中心张新松校长擘画了以产业学院助力学校创新发展的宏伟蓝图。

    “惟进取也,故日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迁安职教中心将踔厉奋发,做大做强产业学院,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活起来、落下去”,为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凌志杰 贺明海 郑立东 王智明)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