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7日 星期一
郑州财经学院
搭建“纲、本、基、径” 打造大思政育人体系
杨建伟 张利

    郑州财经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建立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为关键,成立“十大育人中心”,着力推进“一个提升、两类课程、三种资源、六大平台”建设,搭建“纲、本、基、径”,全力打造“1236”大思政育人体系,积极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运行科学、保障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

    以“一个提升”为纲,强化师生思想政治素养

    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政治信仰,学校领导班子和党员师生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学出思想自觉,学出忠诚品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注重顶层设计,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力。学校出台《郑州财经学院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严格规范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形式与内容,制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确定每月学习主题。2021年,校党委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党建、意识形态等主题开展集中学习14次。学校把集体学习研讨与个人自学、专家辅导、专题调研结合起来,邀请省委党校专家、上甘岭参战部队将士后代作专题报告。定期召开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推进会、研讨会等,深入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专题部署思想政治工作。

    强化统筹管理,培养师生自主学习力。学校制定《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各级党组织根据校党委指导意见,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具体学习计划,印发《郑州财经学院全校师生政治理论学习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学校出台《郑州财经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加大力度培养一批忠诚可靠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此外,学校还印发了《郑州财经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工程”的实施意见》《郑州财经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旨在提供保障、建立体系、形成机制,激发师生学习政治理论,坚定理想信念的内生动力。

    以“两类课程”为本,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学校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既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又注重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功能。

    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学校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校党委每学期专题研究马院建设问题。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走上讲台为学生上思政课,讲出思政课的思想深度和情感温度,正确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关注世界、正视我国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体思政教师把握开展思政课程教学的契机,用好疫情防控这本鲜活的教材,将战疫故事引进课堂。马院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上好新时代“大思政课”,先后与焦裕禄干部学院、巩义市竹林镇、八路军后方医院旧址、刘庄展览馆史来贺同志纪念馆、全国文明村新乡龙泉村共建校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基地,探索形成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马院教师录制的2022年春季开学思政第一课“讲好冬奥故事 一起向未来”在“学习强国”平台发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课程类)获评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把思政元素有效嵌入专业课教学。学校出台《郑州财经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推动学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对接工作落地见效。学校通过举办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深入挖掘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在全校范围推出课程思政示范课,创新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引领专业课教师感受真正的“思政味儿”;开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一对一”帮扶,通过研讨交流,协同备课,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与专业课教师一同梳理挖掘课程潜在的思政元素;将开发教学资源作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有力抓手,积极探索专业教学与思政课程融合的路径,不断创新课程思政载体。“会计学原理”“管理会计学”和“广告学概论”三门课程被认定为河南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样板课程。

    以“三种资源”为基,聚合思政育人资源

    学校聚合科研、文化、网络资源,结合实际,深入挖掘优势资源,不断创新,形成了既有中原地域元素又有学校特色的思政育人基础源泉。

    科研资源强根基。学校以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以学科建设和专业学位硕士点建设为引领,以教师主体作用发挥为着力点,充分挖掘科研育人资源。依托河南省智能冷链物流装备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市智能装配制造与物流优化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社科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南高校智库等学科平台,学校积极开展科教融合,协同育人,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打造校级思政工作精品项目,推出一批可示范、可引领、可辐射、可推广、可持续的工作经验与模式,提升立德树人实效。“数学建模创新工作室”和“网络工程创新工作室”荣获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

    文化资源润人心。学校大力推进“博约大讲堂”“润心养正大课堂”“人文讲坛”“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等各类文化品牌建设,邀请多名院士、专家开设讲座,通过丰富的活动,彰显大学精神;加强校徽、校训、校歌等文化符号的设计运营和创新,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及融媒体,全力构建校园文化传播新阵地;打造会“流动”的黄河文化、接地气的“惠济古韵”墙、传播孝文化的许挺孝文化瓷艺馆,让校园充满“文艺范儿”;建成“红色长廊”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喷绘墙,打造师生身边的红色教育阵地;开展各类技能竞赛、社团文化节和“五四青年歌会”,引领学生锤炼过硬本领、担当时代大任。

    网络资源聚合力。学校不断完善和优化网络育人阵地路径,拓展网络教育平台,打造网络文化品牌,培育网络思政队伍,筑牢清朗网络空间,扎实开展网络育人。近年来,学校构建了校园网络媒体矩阵,整合校内各级各类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资源,融合发展网络思政教育。学校微信视频号入选全国高校视频号综合影响力榜单,纪录片《疫情无情人间有爱 与祖国同风雨》被评为河南省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微电影《恋砚——黄河情》《人民教师 无上光荣》在郑州市举办的中国梦“微”力量微电影评选活动中分获一等奖与二等奖,新闻作品《春晚郑州分会场上出彩的郑财人》荣获“2020年度河南省高校好新闻奖”新媒体类一等奖。学校还建立了党史学习教育和特色思政等专题网站。

    以“六大平台”为径,深耕思政育人责任田

    学校在组织、服务、管理、实践、资助、心理等领域搭建平台,深耕细作、多点发力,加强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育人阵地融合,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思想政治工作立体格局。

    组织育人抓保障。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基层党支部“两化一创”强基引领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深入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高质量推进校级“样板支部”建设,校级党员领导“一对一”联系一个党支部,引领党支部提质增效。学校全面推行“班团一体化”,充分发挥团支部的政治核心、思想引领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开展“延伸党支部触角”党建带团建活动,通过思政教育内容手段的“全面下沉”,实现吸引力与有效性的“整体上升”。

    服务育人促高效。学校建设了校园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优化和完善“学生工作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心理健康信息化管理平台”“完美校园”网络服务系统,以及“图书馆座位预约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有效满足学生日常学习生活需要;开通“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健康信息上报”功能,精确掌握学生健康信息。

    管理育人出真招。学校建立校党委、理事会、行政和监事会四方协调沟通和运行机制;聚焦师生关注的重大问题和重点领域,强化优势、补齐短板,打通管理育人“最后一公里”;坚持“好干部”标准,配齐配强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从德、能、勤、绩、廉、学等方面对中层干部的履行岗位职责情况进行考核,真正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学校通过党代会、教代会、学代会等听取师生意见,不断强化民主参与,提升教职工职业道德素养,用爱岗敬业的精神传递正能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实践育人提素质。聚焦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学校聘请创新创业领域的专家和优秀企业家担任导师,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和舞台。2021年学校荣获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学校实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着力构建“基地化建设、项目化管理、课程化推进”的实践育人体系,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开展社会实践,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镜头中的三下乡’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学校还与优质企业共建华为网络学院、正保会计学院、宇通产业学院、万国优品产业学院、数智金融学院等一批产业学院,获批国家教育部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项目。

    资助育人助成长。学校建立了奖、助、贷、勤、补、减、免、偿“八位一体”的综合资助体系,以及家访、个别访谈、信函索证、量化评估、民主评议等方式相结合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校领导结对特困学生、实现“一对一”精准帮扶常态化,定期与结对帮扶学生谈心,关怀激励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启动“助脱贫攻坚,圆青春梦想”助学计划,专项资助建档立卡学生,围绕立德树人目标,突出“扶智”与“扶志”相结合,引导受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心理育人暖人心。学校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汇聚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全校学生心理课课堂教学全覆盖。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培训,助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打造专兼职专业化队伍,发挥学生互助力量;构建心理危机预防体系,完善“家—校—医”协同参与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救助网络。学校系统规划朋辈互助教育、成长关键期教育、常态化专题教育、心理文化教育、专业性督导和网络平台教育六大类宣教活动,大力强化学生心理素质。(杨建伟 张利)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