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星期二
推进融合教育 培养复合型特教人才
——乐山师范学院创新探索“特教+”师范生能力培养
何成
乐山师院特殊教育学院张梅教授(左二)指导学生毕业论文
乐山师院特殊教育学院特需儿童教育康复中心动作组指导教师董媛媛(右二)指导学生进行肌张力评估

    国家《“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启动实施,重点提到“推进融合教育”“探索适应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共同成长的融合教育模式”。

    融合教育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特殊教育队伍。地处西南一隅的乐山师范学院(以下简称“乐山师院”),近几年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办好特殊教育”战略部署,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生为本、特教特办、普特融合,在学科专业、教育质量、社会服务上对标竞进、争创一流,培养了大量适应融合教育需要的特教人才。

    矢志不移深耕特教三十载,在全川特教领域特色显著

    乐山师院的特殊教育始于30余年前的“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1990 —1994周期教育合作项目”。彼时,在该项目的支持下,乐山师范学校特殊教育师范部率先在四川省开始了中师层次的特教人才培养。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调整,乐山师院特殊教育专业也跟随时代的步伐获得了跨越式发展——办学层次从中师逐年提升到专科、本科、研究生;办学建制由最初师范学校的中师班扩展为师范学院具有多个专业的系、单独建制的二级教学院。

    2015年是乐山师院特殊教育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当年1月,独立建制的特殊教育学院正式成立;同年,国家特控专业“教育康复学”也落户学校并正式招生;随后,又以“单招单考”的方式,率先在全川招收听障学生进行专科层次的培养。

    近几年来,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2017年,面向听障学生的高等教育提升到了本科层次;2022年1月,学校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和学科专业建设实际,成立了乐山师院康复学院,与特殊教育学院合署。

    “目前,在四川省130余所高校中,只有我们拥有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学院和教育康复学本科专业,我们是仅有的实施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高校。”乐山师院特殊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刘宗泉自豪地说。

    30余年的深耕与积淀,也让乐山师院特殊教育学院建立起“44821”的事业发展平台——

    “四基地”:国家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四川省特殊教育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残联系统康复专业技术人员(智力类)省级规范化培训基地和中国乐山师范学院-捷克帕拉茨基大学特殊教育合作基地。

    “四单位”:四川省心理学会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四川省晏阳初研究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四川省高校党建“标杆院系”培育单位和四川省高校党建“双带头人”教职工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单位。

    “八中心”:四川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四川特殊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四川省特殊教育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中国乐山师范学院-捷克帕拉茨基大学联合残障支持中心、乐山师范学院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康复中心、乐山师范学院残疾人教育与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和乐山师范学院残疾人支持中心。

    “两机构”:四川省残疾人联合会定点康复机构和乐山市残疾人联合会定点康复机构。

    “一资质”:“听障手势语专项能力”培训、鉴定资质。

    目前,乐山师院特殊教育学院开设有特殊教育(同时招收听障学生)和教育康复学两个本科专业,艺术设计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两个听障学生就读的“五年一贯制”专科专业;其中特殊教育专业为四川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四川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专业、四川省应用型示范专业、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学院现有在校学生750人,其中听障学生160人;建有各类实验、实训室60余间,面积5000余平方米;在省内外特殊教育学校、残联康复中心、社会康复机构等建有学生见习、实习基地38个。

    适应新时代融合教育发展要求,服务全域师范类专业

    为适应新时代特殊教育“融合教育”整体性、系统性、多科性等发展要求,乐山师院近年来紧紧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提出了“特殊教育+”师范生能力培养模式。

    “我们学院的教师,除了教好本学院、本专业的学生,还要承担为全校师范生开设‘特殊教育’公共课的职责。我们培养的学生,将不再局限于服务小众的基层特殊教育学校,而是要为整个基础教育战线的融合教育服务。”乐山师院特殊教育学院院长张梅介绍,学院在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等师范专业中开设融合教育课程,并且在全校开设特殊教育辅修专业和通识教育选修课程,选拔普通师范类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培养。

    李秀是乐山师院特殊教育学院的专任教师,其主讲的“融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立项省级一流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和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她更注重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教”“怎样教”的问题;她了解到一些融合教育学校虽然制定了“个别化教育支持计划”,但没有充分落实,于是,借助四川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平台,她经常作为专家深入一线学校督导、指导,带领学生到儿童教康中心实验实训,提升学生制定和实施“个别化教育支持计划”的意识和能力,为这些特教师资后备力量进入一线学校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更多可能性。

    “人们通常对特殊教育有误解,认为教特殊孩子,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就行,其实不是,爱心和耐心只是先决条件,特教老师还需要更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乐山师院特殊教育学院院长助理王振洲说。在专业导论课上,教师会让学生理解特殊教育“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根本问题,一开始就树立学生“用专业知识助力特殊儿童成长”的意识;同时,教师还会将了解到的一线学校开展特殊教育、融合教育的困惑和问题,及时反馈到大学课堂上,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据介绍,乐山师院特殊教育学院现有教职工3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博士4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23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其中不乏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等。2015年以来,多次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和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

    “我们目前拥有四川省内力量较为雄厚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下一步还将继续加强专业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提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和课程思政的能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张梅说。

    既树情怀又教技能,优秀毕业生占据四川特教“半壁江山”

    2020年,泸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肖敏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是当年四川仅有的获此殊荣的教师。

    “我能坚持从事特殊教育并有一些成就,离不开母校当年帮助我树立理想信念和传授方法技能。”肖敏口中的母校,正是乐山师院特殊教育学院的前身——乐山师范学校特教“中师班”。

    “坦率地说,不少学生的‘第一志愿’并非我们学院,往往是无奈地被调剂过来,对特殊教育的认识也存在偏差,但入学后,经过我们的教育、引导,都认同并逐渐爱上了这个专业。”张梅介绍道,新生入学后,学院设计了成体系的专业导论课,首先,通过邀请特教专家、优秀校长等办讲座、参与特殊儿童教学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特殊教育的对象和职业发展前景;接着通过职业规划课程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树立特殊教育情怀;然后开展实践周活动,让学生走进特校、残联康复中心等,对特殊儿童进行跟岗观察、体验、感受……

    为了让课堂更受学生欢迎,激发学生兴趣,“全国优秀教师”余菊芬会提前准备大量的音视频素材;因为不少课程与医疗康复有关,她就找到熟识的医院,自己担任“模特”录制课件,大大增强了教学针对性。通过课题研究,她发现基层特教教师普遍缺乏急救技能,于是又在课堂上增加了这部分内容。“我们既要帮学生树立助人的情怀,也要教给他们实实在在的助人知识和技能。”她说。

    今年刚考上硕士研究生的大四学生赖佳慧说,刚入学时,她对特殊教育、教育康复学等专业并不了解,但经过教师的指点,她与特殊儿童广泛接触、交流、相处,对特教领域有了新的认识,“特殊群体其实希望有更多人走近他们,与他们交流、做朋友,他们会很开心!”大三听障学生张阳(化名)也表示,大学为他开辟了人生新天地,他收获了友谊,对未来融入社会充满信心。

    为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乐山师院特殊教育学院非常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相继与捷克、波兰、美国等国家的高校建立交流合作长效机制,互派师生访学,互建实习基地。如今,这种交流互访继续通过线上进行。

    30余年来,乐山师院为四川培养了大量的特殊教育人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四川的135所特殊教育学校中,超过30%的校长和中层骨干毕业于乐山师院,超过60%的教师曾在乐山师院求学或培训。除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肖敏,近年来还涌现出“四川教师风采”典型代表李成会、四川省“最美乡村教师”郑萍、四川省“中小学名校长”沈泽花、四川省“最美教师”颜志霞等佼佼者。

    依托国家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四川省特殊教育人才培训基地,乐山师院特殊教育学院先后承担了30余项“国培”“省培”计划,培训特殊教育师资4117人。今年新获批全省残联系统智力类康复专业技术人员省级规范化培训基地。

    “特殊教育是事关民生的重大工程,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张梅说。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将继续坚持“人本特教 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特殊教育人才。

    (何成)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