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是全国“双高计划”建设重点院系,学院党总支是重庆市首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标杆院系,党总支现辖教师党支部4个、学生党支部两个,切实建强“指挥部”,坚定立稳“主心骨”,齐心同下“一盘棋”,合力拧成“一股绳”,扎实推进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切实建强“指挥部”,强党建聚合力,管党治院焕发强大生命力
一是坚持抓方向、促提升,压实党建阵地的“硬措施”。党总支做到政治把关作用到位,理顺领导机制,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建立健全学院的意识形态工作体系,成立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党总支组织员为副组长,学工办、教研室及院办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保证制度规范、责任明晰,严格落实到岗到人。网络意识形态责任落实到位,注重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加强网络阵地管理,做强正面思想舆论,做好舆论引导、舆情应对工作。在教师引进、课程建设、教材选用、学术活动等重大问题上把好政治关,程序规范、责任明晰、成效突出。
二是坚持抓机制、强保障,落实党建责任的“硬任务”。出台规范文件,制定了20余项学院党建工作的规范性文件,不断完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推进“制度+执行+问责”工作机制,对学院党组织开展党建督导,对党费收缴、党费使用和发展党员情况等进行专项检查,并将督导检查情况逐一反馈,要求说明情况,做好整改。
三是坚持抓学习、添动力,提升党建治理的“硬实力”。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通过组织党员看红色电影、读红色书籍、讲红色故事、走红色教育基地等红色教育活动,引导全体党员重温历史,接受革命理想信念的洗礼。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严把党员关口,提升发展质量。
坚定立稳“主心骨”,抓机制促长效,思政教育工作开创新局面
一是完善课程思政建设保障机制,加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专项投入,设立课程思政教学科研专项并给予经费支持,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职称评聘、项目申报、评选表彰等工作中,向优秀的课程思政教师适当倾斜。积极传承红色基因,使红色文化浸润学生心扉、融入学生血液。
二是践行“三全育人”科学理念,整合队伍提升能力。强化思想导航,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实施“德育+技能领航”新生引航计划,为进校新生量身定做个性化教育与技能培养“菜单”,以研讨课、技能实践课等形式开展理想信念、专业导航、生活指导、学习方法等主题教育。编制专科及专升本人才培养路线图,打造实训中心平台,设计实施学生课外活动综合管理评价系统,聚焦学生开发智力、增加知识、培养实践力和创造力。
三是实施“四大工程”建设,激发活力提升素质。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狠抓思想育人、文化育人、创新育人、实践育人,着力培养学生“明戴德、贵诚信、尊传统、知敬畏”的道德意识和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人才。
齐心同下“一盘棋”,严要求高标准,扎实筑牢支部建设根基
一是以“又红又专、又严又高”的标准,打造一支队伍。在校党委、院党总支的坚强领导下,学院坚持抓队伍、促提升,压紧建设支部“硬措施”。各党支部坚持树牢规矩意识、严格纪律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支部建设,高标准选好配强“带头人”,在扎实推进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强化战斗堡垒作用的同时,重视“党建+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基层党组织工作队伍。
二是以“自上而下、由点到面”的趋势,营造一种氛围。开拓进取,打造学习型党总支,学院党总支及各支部始终将党的理论学习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线上线下结合学习,充分利用新媒体,多方位多领域、随时随地开展学习活动,开展集中研学,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
三是以“样板在前、榜样在侧”的风尚,点亮一个品牌。学院获准创建首批国家教育部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创新形成“7个有力”工作机制,即教育党员有力、管理党员有力、监督党员有力、组织师生有力、宣传师生有力、凝聚师生有力、服务师生有力。依托机制带创新,创新“三个一”工作机制,点亮学院党建工作品牌,即1个党员干部联系1个学生班级、1个学生寝室和1名以上困难学生,将该工程常态化,设立支部书记接待日,定期接待师生,为师生排忧解难,形成师生有困难找支部、有问题找党员的帮扶机制。
合力拧成“一股绳”,重引领促协同,全面实现学院发展效能
一是突出党建引领,注重凝聚发展合力。党建强则学院兴,不断开拓工作思路,把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各项工作安排突出党建引领,坚持“抓班子、带队伍、建体系、立制度”,建立“双培养”工作机制,把学院教学、科研等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制定年度“党建+教学”任务清单,对每项重点任务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统筹推进学院党的建设及各项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有序有效扎实开展。
二是突出平台搭建,注重体系改革创新。搭建4个育人平台,即教书育人、技能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四级综合平台,加强对职业教育思想的研究和探索。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强化工业基础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具有学院特色的制造文化。立足重庆,以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两个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建成一批具有开放性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立一支具有高水平“双师”素质和结构的师资队伍,建成一批精品课程和特色教材。
三是突出路径创新,注重校企协同育人。以企业需求制定培养目标,以岗位能力分析改革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强化专业技能,实施课程与教学模式改革,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实现校企合作共育高技能人才。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落实“六结合”方针,即:学校与企业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与车间结合、实习与生产结合、教师与师傅结合、学生与员工结合。注重技能人才素质提升,打造“工匠级”产业工人培养新体制。
(王丽 高秀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