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教育视窗
2022年06月18日 星期六
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
构建“耕读课堂” 培育“三农”栋梁
何仁聘 曾彪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学生进行长嘴壶茶艺表演
茶艺与营销专业学生进行茶艺训练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耕读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耕读”也成为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打造教育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抓手。2010年1月起,学校联合重庆市农业学校、重庆市农业机械化学校、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文理学院、重庆云岭茶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成立了全市中职涉农专业改革项目组,以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为依托,以重庆市机械工程学会农机分会为重要联结点,以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和400亩农业产业化育训基地为支撑,以承办涉农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为拓展,打造融教学实训、培训鉴定、科技推广、信息服务、资源共享为一体的“耕读课堂”。10余年来,学校以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为突破点,全面进行“耕读课堂”教改实践,在深化改革创新、助力强农兴乡之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耕读”入目标

培育爱农业的“田秀才”

    学校致力解决传统涉农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准,与产业需求不匹配,不能有效对接现代农业新业态、新岗位、新技术、新工艺的问题。

    一是重构人才培养目标。成立涉农专业改革项目组,联合行企研多方召开10余次改革论证会,围绕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技术,从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岗位能力入手,确定将“耕读教育”元素、大国“三农”情怀、学农知农爱农素养纳入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学农、爱农、为农的“浓乡型”技术技能人才。围绕农业新业态研制涉农专业教学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共育机制、建设培养载体,增强“耕读”的针对性,培育爱农业的“田秀才”。

    二是建立多方共育机制。与行业联合、与园区联结、与企业联盟,校企共营农业产业项目,开展涉农培训和技能鉴定,形成“方案共订、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长效机制。

    三是建设“耕读课堂”载体。与企业联合、与园区联结、与学校联盟,形成共育机制。共建400亩农业产业化育训基地和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牵头126家行业企业成立“重庆市机械工程学会农机分会”,连续6年承办国家、省级涉农职业技能大赛,成立全市首个农民工培训集团、全国首个乡村振兴学院联盟,构建起“基地+集团+联盟+大赛”的实践育人载体。

“耕读”入课程

培育会农技的“泥专家”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传统涉农专业课程偏离岗位要求,难以有机统整知识、能力和素质,学生职业岗位协调能力弱。为了真正将教育教学与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现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组围绕农技岗证能力要求,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深入挖掘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知识和“耕读教育”思政元素,着力增强耕读的特质性,努力培育会农技的“泥专家”。学校基于对农业工作过程所包含的完整工作任务的分析,梳理对标职业岗位(群)全工作过程所涉及的职业标准,构建体现全作业流程、与工作过程完全匹配、能集成并渗透融合不同工作任务知识与能力的“渗融性”课程体系。学校开发涉农专业国家、省部级精品课程及数字资源15门,编写、出版配套教材,其中国家规划教材3门、省(部)级规划教材3门。

“耕读”入教学

培育懂农业的“农工匠”

    创新“耕读课堂”教学方式

    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而教学组织具有固定周期性。因此涉农专业教学过程容易理实脱节,教学组织不能适应农业生产特征,教学方式缺乏职业性和实践性。为解决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与农业生产的矛盾,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围绕农业生产季节特征和“三农”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遵循农业生产特点,创造性地构建了突破传统时空局限的“双季双历双场域”教学方式,增强“耕读”的情景性,培育懂农业的“农工匠”。

    一是制定时间表。打破固定秋(春)学期制,将三年学制按农业生产节律划分为学校培养季和企业培养季,按照“生产日历”设计“教学日历”。

    二是绘制路线图。构建校内实践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联动的实践教学平台,在企业培养季组织学生分队、分组根据农业生产季节在不同地域企业流动学习。

    三是建立方法集。组建由学校“双师型”教师、企业技术骨干、民间农业能手组成的“师傅团”,构建师徒结对、口口相授、手手相传的教学方式。“师傅团”随学生流动,在“生产型”教学场域以真实场景和项目任务进行教学,使学校培养季与企业培养季统一、教学日历与生产日历统一、实践教学场域与企业生产场域统一,极大提升了学生学农、知农、爱农的素养和技能水平,发挥了涉农专业服务农业产业发展的功能和作用。

    打造“耕读课堂”教学团队

    学校大力实施领军人才引进、带头人培育、骨干教师提升、新任教师成长和兼职教师准入“五大工程”,通过大师带徒、名师引领、国培提升、企业实践、校培闯关、国际交流、学术促动、职业考证、项目历练、技能比武十大平台建设,形成以“三教”改革为主旨的课程开发、教材开发、教法学法、教学评价一体的“专业教师+校企专家”教学团队。学校涉农专业现有硕士研究生18人,其中4人获全国、市级黄炎培职业教育奖,3人获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1人次获全国、市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和班主任能力比赛奖项,3人获重庆市技术能手称号,1人获评重庆市首席技能大师,并已建成国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学校“五大工程十大平台打造多师型教师团队”案例获重庆市“双师型”队伍建设典型案例奖。

“耕读”入课堂

桃李芬芳硕果满园

    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的“耕读课堂”改革实践,切实做到了“三入”,即:“耕读”入目标,育人对象做农人,亦耕亦读;“耕读”入课程,育人内容重农技,深耕深读;“耕读”入教学,育人课堂在农田,间耕间读。学校为永川区、九龙坡区推动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1700多亩,推广农业新品种122项,服务农户300余户。学校涉农专业“耕读课堂”教学学时比重达60%以上,极大密切了与“三农”的实际联系,强化了实践育人环节,让学生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走向农业,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涉农专业连续7届毕业生就业率在98%以上,企业满意率在96%以上。毕业生陈应会获评“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欧阳圣哲创办了年产值达1200万元的都匀市高寨水库茶场有限公司。培训学员李清华领办的黔江区早稻田辣椒种植股份合作社,研制的渣海椒、盐菜等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近年来,学校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近4000人,培训“庄稼医生”、农产品经纪人等各类农村实用技术技能人才6000余人,培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农民致富带头人、农技推广员等3000余人。学校先后结题14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形成国家、省部级典型案例5个,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9篇,学校以服务乡村振兴为主旨的经验连续四届在全国乡村振兴联盟大会上交流。学校在实践成果方面,形成涉农专业国家教学标准4项,在全国推广使用。10年间累计培养“三农”人才1万余名,涉农专业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19项,在全国、省(市)级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98项,在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13项,学校获重庆市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十年突出成就奖”。

    在不断追求卓越的同时,学校积极输出职校强农兴乡经验,改革实践与成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发挥辐射示范引领作用,成果多次在全国、市级相关会议上交流,并被主流媒体宣传报道。专家团队和兄弟院校先后来校考察300余次。学校承办各级别涉农行业、职业院校(中职组)涉农项目职业技能大赛12次,极大助推了“三农”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全国13所高职院校使用了学校成果形成的教材及教学资源。成果资源被收入全国茶专业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库。项目组学校先后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重庆市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立项建设学校、重庆市中职双优建设项目A类学校,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获全国第五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

    农业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面对时代的要求和召唤,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将全面对接现代农业的新业态新技术,持续深化“耕读课堂”改革实践,提升涉农专业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具备丰厚知识素养和过硬技能水平,学农、知农、爱农的“三农”人才,以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添砖加瓦!

    (何仁聘 曾彪)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2-06/18/04/ZGJYB2022061804_b.jpg 04 中国教育报 5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