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13日 星期一
在“对话”中自由成长
——南京银城小学20年探索“儿童对话”教育侧记
本报记者 潘玉娇 通讯员 陈德中

    “发生矛盾了,是告老师还是自己解决?”……这些充满童趣的话题,来自于江苏省南京市银城小学每天的“银铃话吧”。每节语文课的前3分钟,孩子们聚焦身边的事儿开展话题申辩,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表达能力,学会了判断是非。

    类似的“对话”在银城小学会陪伴孩子们整整6年,它发生在校园辩论会、模拟联合会乃至每堂课上。“对话能够激荡学生思维,促进个性表达,最终指向儿童综合素养的发展。”校长张燕说。

    在银城小学,“对话”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孩子们的成长方式:2003年,银城小学初步研究“对话”课堂;2009年带领教师们开启“对话教学”实践;2013年,专注于儿童思维;2019年,从学科育人的角度,构建各学科“儿童对话”……这所位于江苏南京主城区、拥有3个校区的年轻学校,从最初仅有300多名学生到如今广受认可,“儿童对话”功不可没。

    语文学科与“对话”的关系最为密切。银城的语文教师着力构建“好好说话”课堂,低年级以“乐说说好”为基础,中年级聚焦“请说重点”,高年级则指向“现场表达”。“我们提炼出了包括观察力、听辨力、思考力、表达力、合作力等5个维度的对话素养等级指标。”该校语文特级教师王金涛介绍。

    同样,“对话”在其他学科里也大有作为。数学学科侧重提问分析、思维导图;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会话情境;科学教师引导儿童享受猜想、分析、推理的对话过程……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对话”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式。“我们放弃了原本驾轻就熟的课堂‘掌控’能力,愿意低调地站在学生背后,给予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该校教师蔡雅婕说。

    “对话”还渗透于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自发成立各种社团,期末述职完成“明星社团”评选。美术教师赵捷对此前学校举办的一次“画中有话”活动印象深刻,“孩子们选择观赏《蒙娜丽莎》之类的名画,我们鼓励孩子们思考作者的创作初衷、过程,表达自己的感受。”

    此外,学校还发布了《银城小学儿童对话素养发展指南》,关注孩子全面发展,鼓励银城的孩子与老师对话,与同伴对话,走出校门与社会对话。

    “我最初是习惯于听老师说,现在我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质疑老师判断,也会尝试着从多种角度去看待一些问题,这让我更有自信地面对未来学习和生活。”该校六年级学生应皓宇说。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