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配图选自《顺其自然——二十四节气中的智慧》插图 杨鹁 绘 |
2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天,我拿到了出版社快递来的《顺其自然——二十四节气中的智慧》样书。其时雨水已过,惊蛰未到,正是初春时候。大雁北归,草木萌动,一派欣欣向荣。正逢北京冬奥会刚刚落下帷幕,开幕式上那惊艳世人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短片记忆犹新。这届注定要载入史册的冬奥会,再次激发了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一时间关于节气短片的拍摄过程、花絮及有关节气文化的报道见诸各大报端。自己这本有关节气的小书能在这样的时机面世,可谓幸运之至,我心存感激。 也是在四年前的早春季节,没有准备,也没有预期,我临时起意,想追随节气做点儿记录。对一个生活在城里、不务农事的人来说,实在没有什么资格来谈节气,让我拿起笔的原因,或许是出于一份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 随着城市化、信息化步伐的加快,现代人类正遭受各种“挤压”,也越来越偏离自然的怀抱。我们住在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里,不接地气;吃着先于时令的菜蔬水果,四季不分;宅在家中,点灯熬夜,黑白颠倒;对待子女的成长,奉行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理念,时时拔苗助长……这哪里是顺其自然的节奏呢。 而恰恰是近些年来,已届中年的我渐渐认识到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强扭的瓜不甜,强摘的花不香,顺其自然的,才是美好的,天地万物莫不如是。事实不正是如此吗——按照时令播种、顺其自然采摘的果蔬,才保有本真的味道;顺其天性成长的孩子,一般也都性格温和、阳光开朗、自信满满;发乎内心的爱情,才会开出甜蜜的花朵…… 顺其自然,就是顺着天性来、不强努,是素朴的本真,是慢慢养成,是静待花开的耐性,是不急不躁的从容。在求速度、步履匆匆的现代社会,这些都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 而节气,这一古老的关于时序的知识体系,正是我们的先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不断总结规律而形成的,是顺其自然、顺应时令的智慧结晶。或许节气会带给我一些答案吧?带着这样的期许和探寻,我走进了节气的世界。 一年来,我也像老家的父辈们那样,踏着时令的节拍,不同的是,他们是播种、耕耘、收获,我是做些记录。笔下也不外是所思所想、寒暑往来、阴晴变化、四季果蔬、花开花落、鸟兽行迹等,随记随发到微信朋友圈中。接连发了几期,便引起一些朋友的关注,他们点赞、询问,鼓励有加,自己仿佛也来了劲儿,半月一记的“节气记”硬是坚持下来,便有了这本小书的雏形。 追寻的过程,也让我体会到节气的博大精深和玄妙无比。往小里说,节气是历法,是从事农耕实践和日常生活的时间指南;往大里说,它体现了中国人的生命观、宇宙观,蕴含着阴阳相生的辩证法则和天人合一的哲学内涵。 节气很古老,有着明显的人类童年时代的印迹,散发着远古的文化气息,又体现了顺其自然、顺天应人的古代智慧,放之四海而皆准,永不过时。在关注节气的过程中,也令人欣喜地发现,节气其实并未淡出我们的视野,它古而不旧、历久弥新,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在今天,节气的意义依然有多方面的体现。 一是历法作用。节气会出现在每年的日历中。打开一本日历,就会发现上面共有四个历面:阳历、阴历、周历和节气历。在乡村,节气依然是人们从事农耕实践和日常生活的时间指南。“春分麦起身”“清明时节,种瓜点豆”“谷雨前,好种棉”“芒种栽薯重十斤,夏至栽薯光根根”“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霜降拔萝卜,立冬起白菜”……随着乡村振兴步伐的加快,集约化、规模化必是未来农业的发展大势,现代农业仍然要遵循顺应天时的大原则,节气依然是重要的时间参照。 二是健康养生指南。节气是现代养生保健的理论依据。现代养生理念认为,人体小宇宙要和自然大宇宙同频共振。一年分四时二十四节气,对应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节律。一天也可对应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一天二十四小时也可对应二十四节气:午夜零时对应冬至,凌晨一点小寒,两点大寒,三点立春,四点雨水,五点惊蛰,六点春分,七点清明,八点谷雨……依此类推。人的四季养生、日常起居最好也取法自然,尊重规律。在自然界中,惊蛰节气一到,阳气渐升,万物复苏,蛰虫惊醒,与此相对应,人在早晨五点也要起身了。虽然对多数点灯熬夜的城里人来说根本做不到,但有节气在,就是一份提醒,它提醒我们要早睡早起,尊重自然节律。 中医讲究冬病夏治和夏病冬治,夏天推出“三伏贴”,冬天推出“三九贴”,这种治疗方式的时间依据正是夏至和冬至这两个节气。这两个节气分别是阳气和阴气达到极点,正可辨证施治。《红楼梦》中宝钗所服用的“冷香丸”,是在春分这日研制,大概也是出于这一日阴阳平衡、寒暑持中的考虑吧。 还有那些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养生常识,诸如“春捂秋冻”“白露不露脚,寒露不露身”“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换上棉”“夏不坐木,冬不坐石”等,其实也都源于节气和时令,它们是顺其自然的、科学的,也是值得遵循的。 三是文化意义。在信息化日益膨胀、人人恨不能24小时在线待命的当下,如约而至的节气会为人们按下暂停键,止住人们奔忙的脚步。当我们清明踏青郊游、小暑赏荷纳凉、晚秋登高怀远、冬日围炉夜话,当我们有滋有味品尝着冬至饺子夏至面、端午粽子中秋月饼……我们该心存谢意,正是古老的节气给了我们放松和调整的机会,让生活多了些诗和远方,多了些节日的仪式感。 节气是农耕时代的田园牧歌,是现代人集体的文化乡愁,是我们内心深处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无比向往。一个个如期而至的节气,对现代人而言,都是一次次珍贵的提醒。它告诉我们,人类是自然之子,要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节气中顺天应时、顺其自然的古代智慧,也越来越被现代文明所汲取和接受,如今我们所奉行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观,断舍离、低碳、绿色简约等生活理念,其实都是对节气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顺其自然,才会美好如初。 (作者单位系山东财经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