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10日 星期二
高校体育课改当去刚存柔
朱梓鹏
刘劲松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

    ■青年说

    新闻回放

    一根青竹书写大学体育课程传承民族体育的故事。在广西龙江河畔的河池学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独竹漂,淋漓尽致演绎了“水上漂”的风采。从零打造一个运动项目,并非易事。为检验训练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广西河池学院师生对每一项训练程序和方法进行力的使用分析和实证运算,再通过数据、实训和比赛反复观察,制定出了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

    主持人语

    高校课改年年改,莫忘学生是主角。广西河池学院独辟蹊径演绎出独竹漂的水上传奇,看似借了天时地利,实则是敢吃螃蟹的第一人。高校体育课教“轻功”,需要突破传统体育课堂的规范,把目光瞄准学生的喜好和兴趣,将民族传统文化与当下“00后”学生追求个性独立结合起来。由此看来,打破僵化的考评藩篱,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才是高校体育课改的至高境界。今天三位评论者是深圳大学的2020级本科学生,不妨听听这些“00后”怎么说。

高校体育课改当去刚存柔

朱梓鹏(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新闻系2020级本科生)

    一根青竹演绎了现实版“水上漂”,也掀起了学生的健体热潮。可见,大学若能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将会激发大学生的运动热情。

    说到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部分高校只顾片面指标增长,不惜实施强硬策略。强制运动打卡、增加考评测试的方法,在短期内确实能提升学生运动活跃度,但也随即衍生一系列乱象,跑步代打卡、利用漏洞恶意刷分等行为频频出现。这种导向只能让学生急功近利,对短期内看不见显性成效的体育运动望而却步。高校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应少点刚性、多点柔性,用多元包容的课程体系重新唤起大学生“沉睡”已久的运动细胞。

    广西河池学院结合民族特色开展特色课程,精准捕捉学生兴趣所在,谱写了一段传承中华民族体育的佳话。同样,诸如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的舞龙舞狮课程,深圳大学的太极养生课,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到文化之美,兴趣自然得以生发。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化难为易,避免“一刀切”,也是柔性思维的体现。必须承认,部分运动项目的门槛客观存在——一些学生从未接触过游泳,许多南方学生对冰雪运动一窍不通。而恰恰在运动这件事上,“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尤为显著。因此,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还需因材施教,设置有梯度的课程内容,划分不同难度的课程班级,在为运动达人提供广阔天地的同时,也适当照顾“初学小白”的感受。只有在适当梯度中逐步成长,大学生才能感受一路上“升级打怪”的乐趣,运动热情才得以迸发。

    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已步入深水区,课改应重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运动方案。在深化课改的现实语境下,去刚存柔的价值倡导,还需在实践层面上步履不停、久久为功。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