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高教周刊·思政
2022年05月09日 星期一
常州工学院
推动生涯教育“四化” 做好“加减乘除”文章
吕莹璐 陆雅君

    就业育人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也是高校就业工作的根本遵循,职业生涯教育作为就业育人工作的主要形式,是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一环。常州工学院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导向开展大学生生涯教育,努力促进生涯教育和思政教育、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作为首批江苏省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学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引领,围绕职业生涯教育,做好“加减乘除”文章,努力推动全校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和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从而形成人才培养质量与学生自身价值提升双赢的局面。

    健全生涯教育体系化

    为学生加能力

    学校紧扣“教学中心点、研究切入点、实践关键点”三个层面,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生涯教育体系。始终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为主线,以“人到适合的地方去”为目标,紧扣“产教融合”特色,结合学生生涯发展的自身需求,形成了“三位一体”(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两个课堂”(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一个结合”(校内指导、校外实践)的生涯教育培养体系。

    在教育内容上,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就业指导、渠道拓展、服务保障等各环节,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就业工作互融互通。将报国强国的“大志向”与自身发展的“小目标”相结合,培养大学生职业意识,开发大学生的规划和创新能力,让大学生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学会思考、选择,实现自身价值,满足就业市场的客观要求。大学一年级以职业启蒙教育夯实基础,大学二、三年级以专业课程教育增强职业行业认知,以生涯探索为主导提升职业能力,大学四年级以体验式就业训练开展实战操作、模拟应聘。四年学习中还加入竞赛、讲座、论坛、实训为辅助,实现了大一到大四全程、全域、全员覆盖。

    聚焦课程建设专业化

    为学生减压力

    建设“理论+实践”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多维度锻炼,为学生就业减压力。一方面,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必修课、选修课、网络课、实践课”课程群,将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教育、就业指导等纳入职业生涯教育核心课程范畴,打造职业生涯教育“金课”;开设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及时根据就业环境变化,精准分析研判就业形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和就业观。另一方面,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建设性能高阶的各类实践基地,与企业共建集实践教学、创新创业、学生就业、教师培训、科技服务于一体的“五合一”产教融合型基地,努力改变生涯教育“上热中温下凉”的局面,推动工作重心下移,积极引导专业教师关心学生的学业规划、职业发展与就业,将产业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学,通过教学过程不断渗透就业的理念与内容,引导大学生了解行业、认识专业、熟悉职业,培养大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让大学生明确职业目标、找准发展方向。

    学校高度重视职业生涯教育师资队伍,两年来,共聘任校内外导师100余名,组织启动“名师培养计划”,组织教师参加就业创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培训百余人次,共有近50名导师获得职业生涯教育相关资质证书。

    推进生涯教育实践化

    为学生乘合力

    通过打造“阶梯式”实践育人品牌升级版,构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四位一体”的实践育人共同体,集多方合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工作搭建平台。注重与基地间资源的纵、横双向联通,对已授牌的基地资源实现上下贯通、横向联动、共享共用。实施“八个一”实践平台建设方案,即建设一批“生涯教育实践基地”、聘任一批校内外导师、开展一次“职业生涯教育主题月”活动、举办一场“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组织一场职业体验周活动、策划组织一系列“职业生涯教育拓展”活动、搭建一个“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平台”、组织一场“就业实习双选会”。

    学校每年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主题月系列活动,涵盖了生涯唤醒、职场指引、生涯设计、“走进常州”系列拓展等多个子活动,实现在校生全覆盖,提升了大学生职业意识和规划能力,同时辐射20%左右的生源基地中学,增进中学生的自我认识,增强中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参与能力。

    增强困难帮扶精准化

    为学生除障碍

    学校秉承不让学生因各种困难而无法就业的原则,力争为他们扫除就业路上的各种障碍。依托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梳理的就业困难毕业班学生信息库,研判分析他们的家庭信息、困难原因、职业规划等内容,实行“一人一策”帮扶机制;为学生提供精准的职业规划服务与就业指导,开展个性化辅导,讲解就业政策,推荐合适的就业单位;同时,高度重视心理健康辅导,点面结合,面向毕业班学生开展就业心理主题讲座,及时疏导部分学生求职焦虑等心理问题,帮助学生调整就业预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积极主动就业。多年来,实现有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全部就业。

    (吕莹璐 陆雅君)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常州工学院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2-05/09/05/ZGJYB2022050905_b.jpg 05 中国教育报 6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