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立新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院长 |
新闻回放
随着智能手机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很多年轻人热衷于在网络上打造生活的仪式感,而为了追求所谓的仪式感,选择超前消费的年轻人不在少数。租房子必须带落地窗,能买得起吸尘器绝不用拖把,健身房办的年卡成了澡票……这是很多当代年轻人的真实生活。不得不承认,“伪仪式感”正在毁掉很多人。
主持人语
立言须慎。新闻评论是一种公开的评议,就评论者而言,是将评论对象放在聚光灯下审视,对其复杂性应有所预判。一要进行必要的事实核实,自问事实是否确切;二要确立正确的评论动机,自问能否通过评论让事情变得更好一点;三要为观点提供严谨的论证,自问观点能否经得起论证。我将这三点称为评论写作的“三问”。今天推出三名学生的评论作品,他们开始体验大众传播的严肃性和严谨性。当然,他们还在成长的路上,希望得到读者诸君的帮助。
莺飞草长中,我们感受到了春的来临,各大商家似乎也从中嗅到商机。例如,#春天要买的第一只包#出现在了热搜词条中,类似话题还有“大学生的第一款护肤品”“进入职场的第一块机械表”等。这些人为设置的议题,将购买行为等同于注重仪式感,将商品与人生意义挂钩,促使人们消费。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很多年轻人十分注重网络空间的形象管理,并热衷于追逐潮流。在资本的推动下,类似的词条在社交平台上大受吹捧,年轻人一不小心就落入圈套,甚至不惜超前消费来维持所谓的仪式感。殊不知,这样的话题往往是消费主义洗脑。
所谓仪式感的背后,是各路商家的推波助澜。每年的11月11日被打造成全民狂欢的购物节,极大促进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成交额不断攀升,甚至以千亿作为计量单位。为了迎合女性消费者,一些商家又将妇女节变为“女神节”,鼓励女性通过各种各样的消费来实现过节的仪式感。当人们为了打造仪式感而不惜超前消费时,躲在背后的商家早已赚得盆满钵满。
由资本营销出来的仪式感,其核心不过是利用人们对成功人生和幸福生活的渴望,以一种含情脉脉的姿态告诉人们要“好好爱自己”,通过奢侈的享受来体现幸福感。这种靠超前消费所维持的体面和幸福,终究是水中月。在社交网络之外,真实生活的酸甜苦辣和超前消费带来的经济重压,只能自己体会。
好好爱自己的方式有很多,但绝不是一味依靠购物、消费,更不是为了满足某种奢侈的享受,而把生活弄得一地鸡毛。远离“伪仪式感”,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才不会让真实的生活惨淡收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