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22日 星期五
荆楚书法的历史风景
丁振国 陈华文

    中国书法的历史,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微缩版的中国文化史。从《中国书法全史·湖北卷》(孟庆星/著 书法出版社)这本书中,可以清晰地了解一个区域的书法发展轨迹,还可以看到一个区域曾经历过的文化风采。

    《中国书法全史·湖北卷》以历史时间为脉络,在每一章中,作者首先对特定历史时期的湖北书法进行概述,然后对代表性的人物及成就、书法风格、书法活动、书法影响等进行评述。在全面系统地梳理湖北书法历史时,作者参考了最新考古学文献,使得书法历史研究得以与时俱进。

    探究一个区域内几千年前的书法历史,不是一件易事,这几乎牵涉到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提炼书法的历史,则是又一大挑战。湖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法和文学、绘画、音乐等众多艺术门类一样,在这里蓬勃发展。书中提出,在商朝时,湖北境内就有了书法,当时的书法所依托最重要的载体是青铜器,可是金文书法字数少。即便如此,这也是了不起的开端。

    在中华文明早期,也就是战国时期的湖北楚简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亮点和特色。在几十年湖北考古中,纷纷出土各类楚简。对于林林总总的楚简,作者对其书法艺术特色进行了分析和凝练。楚简,属于古文字书法范畴,主要是为了实用的记录。楚简在笔法上,有了初步的点画意识和点画形态,就行笔来说,或侧锋或中锋,但以侧为主。从行笔的曲直来看,或为直线,或为曲线,但是以曲线为多,给人灵动之感。在给楚简书法艺术进行“画像”时,作者认为,战国中期至楚国将郢都迁离湖北以前的晚期,是楚简最为灿烂的发展时期。楚简艺术主要分为规范雅正型和率意飞动型两类。书中,作者分别举例进行论述。楚简艺术是书法的早期形态,但是对后来的书法艺术发展,影响不可小觑。

    在湖北书法历史上,一些人一些作品被人铭记。这里略举几例。书中写道,大书法家王羲之和湖北有很深的渊源,他曾经在武昌为官六年,这段时间他深入研习书法,拒绝进京做官,这为他后来成为中国书法第一人奠定了基础。宋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高峰时期,书法艺术在这个历史阶段,出现新的气象。这个历史阶段的湖北书法艺术,也颇为耀眼。北宋时期的欧阳修,不仅是文学家和史学家,在书法理论建树上也颇有成就。他曾经在湖北生活和为官,在随州、夷陵、光化搜集整理、研究汉唐碑刻,“从书法的角度来说,就是用疑古精神为释读经典找到新的路径和方法”。正是他对青铜、石刻铭文的研究,催生了一门新的学问——金石学。苏轼是诗词高手,也是书法“达人”,他曾经被贬黄州,在这里写出了一批传世书法之作,但由于各种原因,存世的已不多见,其中《黄州寒食诗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被后人不断模仿。和苏轼同时代的书法大家米芾,则是襄阳人,他号称“襄阳漫仕”“襄阳米芾”,他早年的书法作品主要有《三吴诗帖》《法华台诗帖》等,他的书法实践既“集古”求取“古雅”,又主“刷”字的创新审美追求。古代的书法家大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湖北这片土地,留下了他们对于书法艺术的探索身影。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家及其作品的层层累积,构成了湖北厚重的书法历史风景。

    该书不仅涉及名家名作,还对湖北历史上鲜为人知的书法家及作品进行发掘,扩充了湖北书法史的深度和广度。读这本书不仅能看到几千年来湖北书法历史的全貌,还使人强烈感受到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者分别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