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13日 星期三
广东省佛山市石门中学原校长何维孜:
十年掌门 点“石”成金
沈培浩

    校长名录 何维孜,1985年—1995年任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校长,曾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今年3月20日,惊闻何维孜老校长仙逝,感慨万千。虽从未当面聆听老校长教诲,但在前辈同事平日言谈之中略可领略其风采。尤其是老校长对石门中学之品格影响深远,吾辈更有切身感受。斯人已逝,精神永存。属文以记之,希冀勾勒老一辈教育者赤子初心,照亮新一代追梦人奋斗之路。

    在纷繁复杂的教育关系中,教育者是关键要素。以朴素的视角观之,教育者的“本色”即朴实无华、踏实拼搏的教育初心;教育者的“精诚”即积极进取、共同奋斗的态度。“本色”与“精诚”,也是石门中学教育者的精神画像。而这其中,老校长何维孜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朴素的教育追求,奠定了石门中学的发展基础,引领石门中学实现了新时代的跨越式发展,影响深远。

    传承创新,锐意改革

    何维孜是一位纯粹的“石中人”。他求学、任教于石门中学,并于1985年至1995年期间任石门中学校长。任职期间,何维孜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采用现代化学校管理模式治校,并明确了影响深远的校训——“任重道远,毋忘奋斗”以及石中人精神“科学、协作、拼搏”,带领石门中学从一所乡村学校蜕变为广东省名校。

    自1988年起,他对学校机构进行改革,强调各处岗位职责,倡导“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1993年学校参评“广东省一级学校”,评选准则里有一条是普通话教学。当时很多老教师不太会讲普通话,但何维孜认为,南海位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应以更开放包容的态度办学,推行普通话教学是大势所趋,必须迎难而上。最终,石门中学成为了当年广东省第一所获评省一级学校的单位。

    他力推教学改革,在加强科组建设的同时,实行年级组长负责制,提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练习为主线”的备考原则,实施“测练”这一介乎于练习和测验之间的教学手段,强调教师要认真筛选试题,在“精”字上下功夫。1989年高考,石门中学重点大学上线人数超过100人,比当时广东部分地级市的上线总人数还要多。自此,石门中学迈入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在省内有影响力的名校。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他又提出“以电教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抢占教育制高点”的观点。当时学校没有阶梯教室,他亲自带领老师们焊接椅子,把普通课室改造成阶梯教室,开展电化教学改革。

    在德育工作上,他提倡“多落点,慢渗透”的做法,强调环境育人、活动育人。1986年,他作为佛山市教育考察团的一员前往日本伊丹市进行为期10天的教育考察,撰写了近5000字的考察报告。报告中有这么一段话:“片面追求升学率会危害整个教育,危害整个民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速度会受影响的。我建议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把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认真抓好。”他高度重视体育、艺术教育,重视学生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85周年校庆之际,还特意写了一首描写学生晨练的七律:“晨风乍起雨蒙蒙,石门学子睡梦中。铃响一声翻身起,曲奏三遍百床空。绕场慢跑三圈半,原地做操五分钟。放松运动人未散,提前准备打冲锋。”(注:“打冲锋”指入饭堂排队吃早餐)

    以诚待人,以爱治校

    在很多旧同事和青年教师眼中,何维孜是一位诚恳、勤奋、平易近人的校长。他敢于挑战传统的教育观念,将学校变为一个强调尊重、合作的学习场域,创造一种尊重学习、尊重专业、尊重探索的学校文化。

    每天清晨,何维孜总是第一个到达办公室。在他的观念中,校长要以身作则,校长勤勉了,教师自然不会懈怠。时至今日,石门中学也没有硬性的坐班制度,但是主动回学校晚修辅导的教师却越来越多。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春风和佛山市人才政策的支持,何维孜将完善教师队伍结构摆在了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他打破狭隘的地域观念,面向全省乃至全国招聘优秀教师。物理特级教师刘富根从外省被招聘到石门中学工作。在何维孜的支持下,刘富根积极进行课堂改革,将最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物理课堂中,效果显著。在退休教师刘耿明、杜计平夫妇的记忆中,何维孜和爱人陈雪菲老师总是光临他们几个初到石中的外省人的小屋,嘘寒问暖,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各种困难。何维孜主动架起了他们与当地人沟通的桥梁,让老师们安心扎根。这样的学校文化将每一位普通教师都视作学校发展、进步中的一员,成为他们主动作为、自觉成长的力量。

    亦师亦友,如父如兄

    石门中学首任校长李景宗曾这样要求全体教职工:“要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学生,要像教育自己的孩子一样教育学生。”在学生眼中,何维孜便是这样一位亦师亦友、如父如兄的校长。

    何维孜是严厉的。因为一次挂蚊帐的规范问题,他坚持让一个同村的世侄走读一天,即使族里的长辈求情都没用。从此,学生们的规则意识日益加强,宿舍生活井然有序。何维孜更是温情的。在1986届校友毕业三十周年之际,他欣然答应为年级纪念册作序。1986届校友唐前锋,曾目睹何维孜在校运会上以潇洒的剪式姿势参加跳高比赛,并把这个难忘的瞬间写进了自己的回忆文章中。

    上世纪90年代,学校生活设施简陋,每到洗澡时,水龙头水压就不够,有学生反馈这个问题,负责后勤的老师回应是学生浪费用水导致的。何维孜却没有轻易下结论,他亲自到水泵房,拿着表测量,最终得出的数据证明平均一个学生不够一桶水。他立刻督办供水工程改造,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情系石门,返璞归真

    1995年3月,何维孜升任南海教育局局长,在任期内为南海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使教育成为了这座千年古郡的闪亮名片。退休后,何维孜出任石门中学校友会会长,积极参与校友会组织的活动,始终关心支持石门中学的发展,甚至在住院化疗期间也时刻关注着学校的动态。每年高考放榜时,他都会编写一条祝贺短信发给石门中学新的领航人李卫东校长,并耐心叮嘱全体石中人戒骄戒躁,再创辉煌。

    2019年,1998届校友为学校捐赠的滴水园竣工,何维孜亲临现场,兴起之时,甚至还像30年前那样撑着石凳连做了好几个俯卧撑。滴水园旁边就是教学楼,不时传出琅琅书声,那是新一代石中人追梦的号角。那一刻,青春仿佛未曾走远,斯人仿佛就在身边。

    时间拨回到1995年3月4日上午7:55—8:35,这是何维孜在石门中学的最后一课。下课铃声响起,高一(5)班全体学生自觉起立,异口同声地唱起前一晚反复排练的《祝你一路顺风》:“那一天知道你要走,我们一句话也没有说……”在歌声中,老校长重新走上讲台,微笑着看着学生们,向大家深深鞠了一躬:“下课!同学们再见!”

    (作者系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办公室副主任)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