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13日 星期三
让“一枝独秀”走向“百花齐放”
——浙江省嵊州市剡山小学教育集团习作教学支架的设计与实践
周幼红 吴芳影

    浙江省嵊州市剡山小学是一所具有深厚教育情怀的百年老校。早在1998年,学校就以“作赏一体”新视角,开展了“习作多维赏析教学”研究改革。2019年,集团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周子房博士为引领,以“遵循儿童的认知与行为规律,围绕儿童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实施真实情境下的过程化习作教学”为核心理念,开展习作支架的设计与实践。

    “双基”设计

    点亮思维 点燃写作欲

    首先,基于儿童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在习作支架助力写作教学的驱动下,围绕统编版教材体现出的“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如何写精彩”和“写得怎么样”进行分析,设计情境支架促进思维的指向性、选材支架促进思维的敏捷性、构思支架促进思维的系统性、表达支架促进思维的独创性、赏析支架促进思维的批判性,这样习作教学可以全程运用相应的习作支架,促进儿童思维发展。

    其次,基于真实情境下的过程化习作教学。在写作教学中,写作的兴趣和动机是决定写作学习是否真实发生的重要因素,学校深度解析兴趣、目的、关心度和效果之间的必然联系,通过建立写作情境与学生生活的关联,将写作的目的指向与学生相关的事物,指向学生的需求。这样的情境创设让写作成为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活动,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供了可能性。

    “五搭”支架

    串联课堂 提升写作力

    学校针对学生的全写作过程,即情境、选材、构思、表达、赏析进行支架设计,目的在于降低写作难度,加深体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提升写作课堂的教学效果。

    情境支架——轻叩写作兴趣之门。写作在真实的语境下开展,有明确的读者对象和习作任务,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表达的欲望,培养学生的作者意识,明确“为什么写”。教师可以使用照片、实物、绘本、视频或问题等利用真实情境和“设计”拟真情境。如六下第四单元《心愿》,教师展示了一个采访的短视频,被采访学生的发言激起了学生的同感,这样一个真实情境,成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直接和有效的手段。

    选材支架——开启写作心灵之钥。王荣生教授认为,中小学作文教学要通过活动或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确“写什么”。教师要围绕单元习作内容和要求,帮助学生打开写作的思路,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如三上第六单元《这儿真美》,教师先让学生写写家乡有哪些美丽的地方,写完后交流、补充、归纳,最后在自己想去体验的地方打上“★”,确定了写作方向。

    构思支架——插上写作方法之翼。“怎么写”需要教师关注学生本次写作的最近发展区,提供精准而有效的习作支架,引导学生完成“构思”。如四下第一单元《我的乐园》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构思图表,引导学生填写“乐园在哪里”“乐园里有什么”“发生过什么趣事”,串联起来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

    表达支架——迈入写作技巧之径。“写精彩”就是教给学生一定的语言表达方法,如好词好句(成语、修辞用语等)的运用、语言风格(陈述性、描述性、说明性等)、情感的不同表达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结构的安排(中心句+材料、点面结合等)……教师适时运用词语库、修辞袋、段落群、例文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六下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教师出示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和班上学生写的斗蛋趣事,带领学生比较,立即就发现了说明性语言的特点。

    赏析支架——消融写作评价之冰。写作中,评改是一个重要环节。以往评价,常是教师“一家之言”,学生闭口不言。赏析支架可以放在“作前”“作中”“作后”,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评改,赏中品、赏中析、赏中学、赏中创。以五下第四单元《那一刻,我长大了》为例,教师安排了作后分层赏析支架:“是否根据主题选材?是否运用‘外部特写+内心感受’把那一刻写具体?”该赏析支架明确了重点学习表达角度和表达手法,学生可以对比自己习作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有目标的修改。

    近两年来,学生在习作支架帮助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班内学生单元习作达到优秀的比例大大提高,全校学生一学年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发表和获奖的习作达到了200多篇。教师创设习作支架的意识和设计支架的能力有所提升,习作教学能力普遍得到提高,形成了一些经典课例;相关课题成果在省市级获奖,多篇论文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等核心期刊;语文教研组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教研组。

    前路征途漫漫,守正出新方得始终。在习作教学的领域里,剡山小学教育集团将不断学习,孕育嬗变,让学生写作从“一枝独秀”走向“百花齐放”,绽放更加美丽的风采!

    (周幼红 吴芳影)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浙江省嵊州市剡山小学教育集团习作教学支架的设计与实践 1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2-04/13/12/ZGJYB2022041312_b.jpg 12 中国教育报 13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