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基层
2022年04月11日 星期一
陕西西安高新区用心解决教师“急难愁盼”——
为教师“加码”幸福
本报记者 冯丽
高新一小在课后服务中开展师生共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提质增效。
西安高新区第三初级中学精心策划每月教师集体生日活动,教师们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生日蛋糕、包饺子,“仪式感”让教师幸福满溢。
为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西安高新第一小学悦动体育社团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图为西安高新第一小学“名校+”教工篮球友谊赛活动现场。
本文图片均为区教育局供图

    ■每月关注 谋教师关键小事

    精简会议、实行弹性上下班、设置亲情假期、搭建各种业务提升平台……“双减”政策落地以来,陕西西安高新区在高质量落实“双减”政策和课后服务的同时,积极谋划多项举措为教师“减负”,解决教师后顾之忧,让广大教师安心、舒心从教,暖了教师们的心。

    强化服务

    为教师排忧解难

    2021年9月,西安高新区率先印发《关于服务教师落实“双减”工作指导意见》,要求以服务教师为目标,科学统筹工作项目、减少非教育教学事务、强化日常后勤保障等举措,不断优化教师日常工作,提高教师工作效能。

    “每天下午学校有专人接孩子放学,安排在图书馆写作业、去餐厅吃晚饭。即使出差也不用担心孩子没人管。”高新区第三初级中学教师刘佳对学校的贴心之举赞不绝口。她家远在陕西渭南,平时一个人上班带孩子,7岁的女儿是她最大的牵挂。没了后顾之忧,她也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了。

    “‘双减’对教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需要更多时间专注于教育教学管理,而且教师在校工作时间比家里还长,我们要努力营造温暖有爱的环境,让教师们心情愉悦地工作生活。”高新区第三初级中学副校长李俊英说,为化解教师工作生活双重压力,学校推行弹性考勤请假等制度,在不影响教育教学的前提下,下午第一节没有课的教师可以延迟30分钟打卡。每周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有两小时的外出假,来处理个人事务。

    高新区第二小学采取“三增三减”为教师减负赋能。增心理认同、增“能量补给站”、增“双减服务零星假”,减少例会次数、减轻备课压力、减少课后服务班额。学校精简会议,提高会议效率。倡导快乐运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工活动,缓解教师身心压力。

    提供晚餐、解决子女托管、保障教师休息……高新区第一小学积极为参与课后服务教师排忧解难,科学合理安排课后服务师资,实行轮岗或AB岗制度,实行交替轮岗。同时引入社会资源、购买第三方服务、设置“家长课堂”助力课后服务工作,减轻校内教师过重的工作负担。

    人性化制度

    为教师“减负松绑”

    “老师们每周五天都在学校上班,有时遇到急事也走不开。设置每月半天亲情假体现了管理的人性化。”高新区第三十一小学教师焦翊真说,这项制度让他感觉很温暖。

    除了每位教师每月设置半天亲情假以外,高新区第二小学在不影响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将原先7:40上班时间调整为8:00上班。高新区第一小学则推出关爱教师“暖心六条”,满足师生多样化成长需求,助力教师轻装前行。

    高新区第四小学不断优化作息安排,尽量让每位教师每周有2—3天的课后服务时间可以轮休。将教师每月4小时弹性休息时间增加为每月8个小时。每位教师可享受每月8次“弹性上下班”,即上午没有教学任务的教师和班主任协调安排妥当班级事务后可在上午10点到岗,正常上班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可提前在下午4点下班。

    “这些‘减负’措施的实施,有效增加了教师的休息时间,更方便教师处理个人事务,很好地调动起了教师们的工作热情。”高新区第四小学“名校+”教育联合体成员校、高新区第六学校执行校长王琪说。地处终南山脚下的学校距离市区60公里,教师都住校,学校就给教师们做可口的饭菜、过集体生日,组织读书沙龙、观影、体育锻炼等活动,想方设法让教师们工作好、生活好。

    专业平台

    为教师发展赋能

    “‘双减’以来,学校做得最好的就是少开会、开短会,让教师们有了更充足的时间从事教育教学。”高新区第七小学教师胡文超说,原来每周五下午的全校教师例会取消了,每周的集体备课、集体教研活动则搞得更深入更扎实了。

    高新区第一小学从“名校”“+校”两个层面组织师徒结对帮扶,定期召开阅读分享会、各学科组织“生本半月谈”、全员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为教师搭建提升平台,促进专业成长。同时完善以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为特征的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把教师在提升教学质量、推进“作业管理”、开展课后服务等方面表现作为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的重要依据。利好之下,第三十一小学教师甘秋红加入了第一小学的名师研修共同体、参与了本校教师的研究课题,还带了一名年轻教师,专业能力在既做“徒弟”又当“师傅”的不断学习磨砺中快速提升,去年被评为区级教学能手。

    高新区第三初级中学挖掘教研组和备课组潜力,统筹优化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研讨等各类教育教学活动,搭建智慧校园信息化平台,建立教学协同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大大减轻了教师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

    高新区第六学校是所新建校,64名教师平均年龄28岁。学校创设各种条件,引领、激励年轻教师干事成才。除本学科教学、担任班主任之外,教师们大多还承担年级组、少先队等行政工作。带语文课、当班主任,还编排节目、组织晚会、办校报等,忙并快乐着的教师李敏说,“相比其他,我更看重自己在这里的成长,多岗位锻炼让我的能力边际不断拓展。”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