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07日 星期四
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省实”力量
——广东实验中学通过多维协同、技术赋能,助薄弱校提升办学质量
朱伯东 李梁
广东实验中学率先推动“5G+”智能教育应用落地

    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作为广东省基础教育的“领头羊”,广东实验中学(以下简称“省实”)自2005年起,立足薄弱学校现状和需求,提出“多维协同·技术赋能”帮扶薄弱学校发展模式,为解锁教育优质均衡配制“信息化钥匙”,通过“互联网+”优质资源共享和数据赋能教与学。

    省实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以“教师协同、学校协同、机制协同”等多维度实践,构建技术赋能的学校发展生态,以强化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为支点,助力当地教育高质量发展,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该模式已经辐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高级中学等20余所学校和7所集团分校,辐射短期合作学校超过100所。

    基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和需求探新路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逐步规模化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日趋明显,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省实相关负责人看来,教育信息化更是教育向优质均衡迈进的有力助推器,对于促进薄弱学校教育质量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把准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发展中的痛点堵点难点,2006年至2010年,省实通过多地调查与访谈,分析发现师资是制约薄弱学校发展的关键。经过与试点薄弱学校的共同探索与协同实践,省实采取了多维协同、技术赋能的相关举措,在现有师资条件下不断提高学校教师的育人能力;同时,还在信息技术支撑的协同建设中,提高薄弱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平,增强薄弱学校的“造血”能力。

    薄弱学校位于不同地区,呈现的实际困难各有不同,在同一帮扶网络中,不同学校的教育发展也存在不平衡的现象。省实通过积累面向不同情况薄弱学校的帮扶经验,进行理论梳理与成果总结,探索出了促进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的建设机制。

    为实现省实优质教育资源高效共享,帮扶薄弱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弥合差距、促进高质量的教育公平,教育信息化是一个重要推手。作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STEM教育领航学校、广东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组织工作先进单位,省实稳步推进学校“优质化、信息化、集团化、特色化、国际化”建设,坚持“大教育”“一盘棋”“一体化”原则,积累了丰富的信息化建设经验与教师专业发展成果。省实勇担使命,扎根广州,辐射省内,以“三层三类”的微观维度促进教师培养,以“三基三联”的中观维度促进学校发展,以“三合三法”的宏观维度促进机制创新,打造了与薄弱学校“整体提升、协同互助、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多维协同·技术赋能”的薄弱学校帮扶路径

    如何更好地指引教师借助信息化技术,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质量?从2005年4月开始,省实与广东省阳江市同心中学开展“结对子帮扶”的协同实践,输出优质教育资源。除不定期面对面教学教研交流外,省实基于当时的硬件环境,以数字电视教学收视系统和光盘播放设备为基础,与同心中学共享录播课程和多媒体教学资源。

    以此为开端,省实在对粤西、粤北地区部分学校的帮扶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逐渐探索出以信息技术赋能、促进校际课堂互动教学的帮扶路径。

    省实以提高薄弱学校教师的师德修养、学科认知、教学技能作为主要发展目标,在学习共同体、群体动力、“师徒制”的理论指导下,构建“三层三类”教师培养模式,形成良好的培养机制,为教师发展提供稳定能量补给。“三层”是指薄弱学校教师培养分为“青年层—骨干层—资深层”三个层次;“三类”是指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优青课堂、双师课堂、名师课堂”三种课堂类型,促进薄弱学校教师实现观念更新、知识迭代、能力发展、素养提升。

    省实利用在线教学平台远程联动教学,实施“双师”课堂,针对课前、课中、课后重难点共享“省而实微课”资源,不同学校的教师在“双师”课堂互动中研讨教学,借助联动评价的反馈机制,改良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实现了优秀师资和教学资源的互补与共享。在2016年广东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展览活动中,省实面向帮扶学校和全省师生辐射的“省而实微课”得到高度评价。

    在提升教师能力的同时,如何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省实在打造薄弱学校教师发展实践共同体的基础上,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实现薄弱学校资源输送从“输血”模式向“造血”模式的转变。省实以提高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法作为主要目标,构建“三基三联”的学校发展模式,以“协同基础理念、协同基础方法、协同基础机制”的学校管理手段,实现“联动教学、联动教研、联动课程”的协同创新。在学校管理层面,弥补了“三层三类”模式的不足,实现了中观维度上薄弱学校发展的突破,促进了教育管理方法创新。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3年至2016年,省实深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广东省惠州市等多地开展结对帮扶,逐渐探索出理念先行、重在方法、机制为要的帮扶路径。在信息技术赋能下,省实开展了线上线下的学校协同,帮助多地区校际实现了教学、教研与课程的有效联动。

    省实还将提高试点地区多个薄弱学校群体的价值内核、良性结构、互动机制作为主要目标,面向薄弱学校校情差异大、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构建出技术赋能下“三合三法”的宏观维度校际群体发展机制。“三合”指“合竞、合模、合力”的校际协同方式。“合竞”是将校情不同的薄弱学校引入帮扶集群,发现关键问题点;“合模”是对校情类似的薄弱学校进行类似模式的指导,促进同类发展;“合力”是引导具有相同发展模式的薄弱学校共享教师、课程、教研等资源,实现合力发展。“三法”指“培训法、互动法、协同法”,是通过不同类别的培训活动、教学教研互动活动和课程共建共享协同活动,实现“三合”的发展格局。

    引领更多学校和地区奔上教育“共同富裕路”

    多向联动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推动了信息技术支持下教与学方式的改革,构建了精准、生成的课堂新生态,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教师成长。学校教师胡正勇等入选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专家库成员,朱伯东、李梁等入选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教育信息化专家库成员,卓培工荣获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梁晓敏荣获全国信息技术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2016年以来,省实积极将“多维协同·技术赋能”的内涵模式辐射推广至各帮扶学校,利用“三合三法”模式,长期对口帮扶省外2所、省内20余所学校。省实和茂名市教育部门开展合作,基于“三合三法”模式对信宜、电白等地区的10所学校进行帮扶。经过5年实践,被帮扶学校教师论文发表总量提升约50%,总计增设校本课程30门。帮扶成效显著,受到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等相关部门和各帮扶学校的肯定,帮扶案例“花开湾区 技术助力 三基三联 优质传递”被推选为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

    2020年,省实联合5所协同发展学校,利用5G技术高速率、低时延等优势,引入“三合三法”模式,组建了基于5G教学场景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实践共同体,并成功入选2020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停课不停学”期间,省实积极响应广东省教育部门“省级兜底”号召,通过“云端研训123模式”面向全省师生开展教研活动和共享教学资源,面向全省开放常规课49节、微课400余节,社会反响热烈。截至2020年3月,点播量突破2300万。

    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要推动者和实施者,“多维协同·技术赋能”模式是基于信息技术赋能的教师协同和学校协同,对教师的信息化水平要求较高。应对这一挑战,需要先引入操作难度较低的信息技术工具进行相关实践,然后通过不同薄弱学校间的协同实践模式,为教师提供可参考、易操作的实施步骤指引,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师信息素养的有效提升。

    在“多维协同·技术赋能”模式的实践过程中,省实提出了“三层三类”“三基三联”“三合三法”等模式,但不同维度上三种模式的实施成效,亟待薄弱学校的校际联动评价提供佐证。因此“多维协同·技术赋能”模式仍有理论与实践上的广阔发展空间。在今后的推广辐射过程中,省实将注重提升各项举措与基础技术的实践应用性,让校际联动更有效地反馈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各薄弱学校校情不同,发展的需求也不同。省实在未来的研究和行动中,将根据不同地区薄弱学校的情况,对上述模式进行迭代优化,使其具有更强的适用性,引领更多学校和地区奔上教育“共同富裕路”。(朱伯东 李梁)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