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四梁八柱”。通过专业思政的系统化设计、一体化推进,思政教育能更好地融入专业培养各环节、各方面,让学生在专业培养全过程中接受主流价值观念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坚实基础。
全面把握专业思政的内涵意蕴
专业思政的内涵是以专业为载体,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提炼专业所要求的核心价值,将之融通到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专业建设中。通过专业内各门课的课程思政协同化,体现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的体系化、规范化的系统设计,成为指导专业内各门课程思政、各个教学环节的育人逻辑主线,具有系统性、专业化和有机融合性的特点。
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有何关系?课程思政是以专业教育中的课程为载体进行的思政教育,因而课程思政是专业思政的基础,是专业思政的应有之义。专业思政则站在专业的高度确立思政目标、融入培养过程,通过专业内教学各环节的课程思政协同化,促使课程思政的教学各司其职、有序实施,因而专业思政是课程思政的深化,是课程思政的系统提升。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紧密联系,互为支撑,共同贯通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构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有机整体。
专业思政因其聚焦专业这一主线、从专业整体出发实施体系化、全要素的思政教育,是新时代高校高质量推进课程思政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度加强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本质需求,对整体提升课程育人质量、形成协同效应具有现实价值,对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抓好抓实专业思政的关键环节
加强顶层设计,形成专业思政整体建构。按照“产出导向”理念,着眼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专业思政的顶层设计。一是建立专业核心价值体系。紧紧围绕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毕业要求和价值教育目标,提炼政治素养、家国情怀、专业使命、职业操守等专业核心价值要求,建立专业思政元素库,构建特色鲜明的专业核心价值体系。二是整体设计各教学环节育人功能。根据不同教学环节的特性,着眼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细化不同培养环节的思政要点,将课堂育人与双创育人、实验实践育人、劳动育人有机结合,提高第一、二、三课堂的育人联动成效。三是构建支撑关系矩阵。借鉴专业认证的模式,按照“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策略,对接专业核心价值体系和教学环节类别,建立专业思政支撑矩阵,有重点地确定专业内每门课程、每一环节对专业核心价值的支撑关系,推进专业思政目标与课程支撑体系深度融合。
注重精准实施,推进专业思政融入培养过程。将专业的整体性思政目标要求,系统、有效地融入人才培养过程,是实施专业思政的要义。一是进方案、进大纲。各专业定期修订培养方案,明确专业核心价值的总体要求,把专业思政指标置于毕业要求之首;将专业思政的教学要求,纳入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通过思政目标体系化、思政要求制度化,提升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的“思政味”。二是进课堂、进教材。将专业内各门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嵌入课堂教学设计,并采用多样化、交叉式的教学方法,同时聘请一批行业精英进校园、上讲台,促进课程思政元素转化为课堂教学实践。使用马工程教材,自编适合课程思政教学的新教案,使专业思政与教材建设有机结合。三是进实践、进基地。按照专业思政指引,围绕实验、实习、实训等开展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活动。在相关行业企业、社会组织中建设一批专业思政实践基地,让学生在考察、实习、研讨中增强家国情怀和职业使命感。
强化动态评估,推动专业思政持续改进。建立完善动态评估的目的,就是促进专业思政不断提质增效、不断持续改进。一是优化专业认证评估。按照国家三级专业认证的部署要求,推进校级层面常态化的专业认证评估,将专业思政作为专业认证评估的关键指标,纳入一流专业建设质量评价体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推动专业思政工作持续改进、不断优化。二是开展专业思政“评教”。将传统的“课程评教”提升到“专业评教”,增加学生对专业实施价值引领、思维启迪、职业精神传递等方面的评价,形成动态的反馈机制,提升学生对专业思政的获得感。三是加强督导评价。聘请退休资深教授为督导员,实施系统化的专业思政教学督导制度,强化对专业思政的常态化督导。聘请专家、思政理论课教师等担任专业思政辅导员,指导不同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做好思政专业化督导指导。
系统实施专业思政的保障机制
建好三级责任落实机制。切实履行高校党委对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责任,通过开展党建“双创”工作等加强党建引领,发挥党员教师的示范作用。实施院长书记为专业思政、课程思政第一责任人制度,开展年度述职,完善院系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明确专业负责人开展专业思政的定位,压实专业系所的责任,推进思政教育在专业层面的实施。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机制。以教研室为单位建立专业思政集体备课制,以教学团队、课程组为单位建立课程思政集体磨课制,充分发挥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作用,夯实专业思政的组织基础;依托“虚拟教研室”等,创新专业思政、课程思政教研形态,共建共享专业思政、课程思政优质资源,提升专业思政组织力。
建立教师意识与能力提升机制。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平台,将专业思政、课程思政纳入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技能培训以及师德师风专题教育;以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为抓手,将教师在专业思政、课程思政方面取得的业绩作为职称晋升重要观测点,如参加专业思政教学论坛、成果列入专业思政展示等,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专业思政的“剧中人”。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我们在系统实施专业思政时,要使专业的每门课程“情理”入耳、“学理”入脑、“真理”入心,在润物细无声中加快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系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