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17日 星期四
探索符合国情的中小学性教育课
张田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如何在校园中开展性教育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性教育必须从孩子抓起,性教育课程要走进中小学课堂。不过,给孩子听的性教育课,到底该怎么上,需要科学的设计。

    目前,没有统一教材、专业队伍,使得对小学生的性教育左右为难。具体体现在对孩子的性教育要讲到什么程度,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学生又该如何区分授课内容和方式等。

    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不只是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在不断探索的课题。因此,可以有一个大致的原则,在探索中进行儿童性教育,摸着石头过河,不断积累经验,从而推进、改善,并最终完善性教育。无论是编写教材还是培养专业师资队伍,都是如此。

    性教育如果有全国统一的教材,当然可以。但各地也要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情况与特点编写教材,北京和上海早已作出了有益的尝试。2011年,北京和上海分别公布了首部小学生性教育试点教材《成长的脚步》和《男孩女孩》。尽管从公开课情况来看,各方评价不错,但也有批评的声音。

    上海的《男孩女孩》教材包含了很多对小学生性教育的较好内容和方式。这本教材包含生命和自我的认知、生理健康教学、男女性别知识、爱和伦理教学以及预防外部侵害的教学等,并以卡通、插图的形式呈现。此外,授课教师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授课,让小学生在男孩和女孩的身体轮廓图上贴红绿标签,以此让学生明白哪些是隐私部位。北京的《成长的脚步》更是突破了一些传统性教育的内容。在“我是从哪里来的”一课中,就大胆加入了性交概念。同时,每一页教材都有与文字匹配的插图。

    遗憾的是,尽管有专家认为上海的课程活泼又干净,但上海却没有全市推广的计划,而是执行“成熟一个,推一个,不仓促上马”的政策。北京的《成长的脚步》试用后,尽管大部分网友支持,但是也有人批评。为此,北京教育部门也表示,不会要求学校为性健康教育开设专门课程,而是鼓励各学校把性健康教育的理念、方法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同时,《成长的脚步》经过完善、修改后,未来有望在全市小学推广。

    北京、上海的文化、经济和科技都相对领先于国内其他城市,对孩子的性教育课尚且要摸着石头过河,其他地方也必然要经历这样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这也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对孩子的性教育是不是可以借鉴国外的有益做法,包括教材和授课方式。

    被认为是世界性教育典范的瑞典性教育(亦称避孕教育)就值得借鉴。瑞典自1933年开展性教育,从1942年开始对7岁以上的儿童少年进行性教育。内容是在小学传授妊娠与生育知识,在中学讲授生理与身体机能知识,到大学则把重点放在恋爱、避孕与人际关系处理上。方式是教师采用启发式、参与式和游戏式的教学方法。1966年,瑞典又通过电视实施性教育,避免家长难以启齿谈性。多年来瑞典性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20岁以下女孩怀孕生育的情况几乎没有,堕胎率很低,性病(包括艾滋病)和性犯罪比例也在不断下降。

    但是,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有差异。中国文化和国人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人们内敛、谨慎、羞于谈性。因此,需要根据国情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而同属于东方文化的韩国也值得借鉴。韩国小学一年级性教育图书《帮帮我,洗衣奶奶》是以童话的形式进行性教育,主要内容是教育孩子对付性暴力和保护自己,同时性教育的内容也包括男女身体的变化和区别、青春期、性暴力预防、怀孕等。

    当然,性教育教材未必就要全国或全省全市统一,不同的学校可以有不同的教材和做法。例如,英国用于幼儿和小学生的性教育教材并不是官方统一制定,而是学校自行选择。这些教材中不乏尺度较大的内容,甚至遭到投诉。其实,这不过是一种尝试,如果有反馈,则可以进行修改和完善。

    至于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专业教师,其实可由各学校的通识课教师进行授课,但需要进行一些生理和生物学知识的培训。性教育课程走进中小学课堂,需要从教材、教学方式和教师等方面进行探索,逐步完善,这样才能磨合并构建出符合中国国情又行之有效的性教育体系。

    (作者系科普工作者)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