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两会特刊·评论
2022年03月06日 星期日
两会E观点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快评

    落实教师工资待遇不能打折扣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加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与待遇保障。

    把教育这个大事办好,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工资待遇是教师关心的现实问题,是吸引优秀人才从教、稳定教育队伍、提高教师经济社会地位的重要内容。

    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是各级政府的庄严承诺,更是一条严肃的法律底线。各地必须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的有关政策部署。要加大中央财政对地方落实教师工资待遇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财政保障机制,提高地方政府保障教师待遇的能力。即便面对困难,也必须迎难而上,不能退缩、推诿。

    保障教师工资待遇还需要通过“长牙齿”的督导发力,对教师工资待遇保障不到位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追查落实不到位地方的主体责任,着力提升教师的幸福感、获得感。

    多听专家理性的声音别被市场误导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建议,取消面向中小学生的各种艺术类等级考试。

    面向中小学生的各种艺术类等级考试背后既有客观需求,又有市场推手。在这一问题上,艺术界的声音似乎相对一致。多年来一直有艺术界代表委员呼吁正视艺术类等级考试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建议按照相关政策要求清理整顿各级各类考级机构。

    对于这一问题,现在政策上并不是特别明晰,又由于涉及各方利益,所以一直存在一个庞大的艺术类等级考试市场。在“双减”背景下,是到了认真思考并推进解决这一问题的时候了。建议进行科学的研究和针对现实状况的调研,并着手加强顶层设计,逐步解决问题,进而更好发挥美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为教师减负是全社会的责任

    “双减”政策落地后,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现象,引发代表委员关注。不少代表委员带来了“为教师减负”的意见建议,表达了教师群体的心声和诉求。

    优化作业设计、课后服务全覆盖……新形势、新要求给教师带来新挑战。工作时间延长、工作任务增多、工作难度加大,焦虑和压力在所难免。教师是落实“双减”、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为教师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加大教育投入、统筹社会资源,也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综合能力,以应对改革挑战;既要创新制度安排,探索实施弹性上下班和补充休息制度等,也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

    不仅是教育部门,其他部门也要落实为教师减负的要求,继续减少不必要的督查、检查、评比等项目,减少形式主义和社会性事务对学校和教师的干扰,还学校和教师一片宁静。

    精准规划研究生招生规模

    全国政协委员易建强表示,我国对人才的需求旺盛,尤其对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人才的需求迫切。建议选择研究生培养质量好的单位作为自主扩招试点,针对东西部差距,采用定向培养方式。

    考研人数持续大幅增长的同时,录取名额增长幅度却不相匹配,研究生招生规模还有较大发展空间。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曾表示,要在确保质量的条件下,重点向关键急需学科倾斜,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向专业学位、向关键学科增加授权点,为精准供给提供充分保障。相关部门应科学规划研究生招生名额,适当调整研究生招生规模,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宽广的平台。

    探索部分研究生招生单位自主扩招时,要坚持公平原则,保障培养质量,严格把关相关审核环节,规范研究生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让研究生教育有高质量保障。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