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发布后,各地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校内校外减负成效初显,政策红利有目共睹。“双减”政策扭转了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家长过度焦虑的不良局面,掀起了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个体发展规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潮,为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沃土与发展空间,也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双减”政策的落实形成了新的态势。一是为学生发展赢得了新的时空。“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家庭生活和社会教育赢得了更多时间和空间,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广泛参与家庭、社会生活提供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二是为家庭教育提供了发力空间。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规律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家长陪伴意识的提高使得家庭教育更加直接、长久地促进孩子的个体成长。三是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双减”政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学校提出了更大挑战,从长远角度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双减”政策落地后,相对于以往被安排得很满的学习生活状态,中小学生面对拥有充裕闲暇的生活时空变化,犹如捡得一笔巨款,感到有些茫然,甚至不知道如何开销,表现出闲暇生活松散性、闲暇内容随机性、闲暇形式单一性和闲暇活动成人性等闲暇时间增多与闲暇教育质量不高的矛盾。“双减”政策强化教育的返璞归真,呼唤教育的本质回归,推动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一种更高质量的成就个体发展的教育,让中小学生的闲暇生活变得富有教育意义,促进其健康成长。 “双减”聚焦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我们有必要从政策和制度层面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利用好闲暇时间。闲暇是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其本质是自由。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社会的和谐和文明、文化的繁荣和昌盛、科技的创新和进步,皆与闲暇有着密切的价值联系。闲暇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闲暇教育不仅关系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也关系到中国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闲暇教育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个人自由权利与社会道德秩序的统一融合,推动青少年担当应尽的闲暇道德和社会责任。从这一点上看,闲暇教育与“双减”政策具有目标一致性。 “双减”政策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闲暇教育没有特定的活动时空限制,是从纸上的二维学习走向生活的三维学习,其所构建的全新学习情境和教育生态,打破了学科与学科、课堂与生活、学习与活动、教师与学生、分数与评价的边界。具体到内容层面,闲暇教育既有关于闲暇的直接内容,如开发关于闲暇的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闲暇知识、技能等,也有关于闲暇的间接内容,如闲暇价值观的养成等。 “双减”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价与管理,均由政府主导,成效纳入政府履职督导评价。闲暇教育中学生的学习不再是灌输式,而是在师生的平等互动中,从教材走向世界的情境化、体验化、游戏化学习。教育发生了从他律的要我学到自律的我要学转变。闲暇教育主体更加突出,实现了由政府主导转向个体自主发展。 “双减”政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场渐进式改革,需要全社会协同推进落实。闲暇教育要求我们为青少年的无边界学习创造自我成长的抓手和平台。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开展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学普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社团活动、综合实践等延时托管服务;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等社会文化机构要为青少年创造丰富多样的自主发展空间;家长要积极配合网络平台、电视台、有线电视、交互式网络电视等线上名师空中课堂,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进而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闲暇教育多元实践样态。 (作者系湖南省教育考试院研究生招生处高级教师)
|